第293章 :继承者们的烦恼(完)(第3/3页)

“封皇长子弘晗为端郡王,皇次子弘昱为贝勒、诚郡王之子弘曚为贝子。”

其余随使团前往海外者,各有封赏,图里琛自不必说,他凭借这个功劳成为了皇帝心中的信臣。就连富森,也快速的升为了一等侍卫。只是这孩子上折子,要为生母守孝一年,胤禔也准了。

在皇帝准备开始御前会议,讨论蒸汽机的投入使用之前,郑家庄那边传回了一个消息:胤礽的福晋瓜尔佳氏,一病而亡。

“二福晋卧病良久,皇后娘娘几次差臣等过去请脉,只是二福晋心有郁结,忧愁上身。臣等尽力而为,奈何,那是药石不能治之处。臣等无能。”

“这也不能怪你们。”胤禔翻看了一下二福晋的脉案,最后道:“朕都看在眼里,你们整理一下脉案,就回太医院去罢。”

礼部与内务府诸官也已经到了御前,此刻礼部尚书就请旨道:“臣等请皇上示下,二福晋为胤礽之妻,并无爵位,丧礼体例,尚需圣裁。”

“二福晋瓜尔佳氏,生前多得先帝赞许,侍奉太皇太后也一向孝顺。”胤禔慢慢说道,“就以亲王福晋例下葬罢,停灵也不必在郑家庄……就在弘昪在京城的府邸里。”

有了圣旨,各项事体就好办多了,礼部和内务府都快速的行动起来。而想要去吊唁,或者应该吊唁的人,也不必观望不出,而是陆续前往了贝勒弘昪的府邸。等到皇帝令皇三子前往贝勒府颁旨、赐奠银的时候,胤禔也已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前往吊唁的人多数都是派晚辈送礼过去。在皇帝登基数年之后,废太子一家,在很多人的心中,大抵也只剩下一段康熙朝的轶事了。

人走茶凉,时过境迁,莫过于此。

二福晋的死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和波澜,皇帝在中秋之前,宴请亲信近臣,和朝廷重臣。就在这次小宴上,元起皇帝抛出了一个问题“诸位以为,自赵宋理学兴起至今,但在前朝而至本朝,理学到底在做什么呢?”

“朕年幼之时,听魏象枢讲过理学经世济民之道,但这些年似乎没有听到朝廷再出入魏象枢那样的人。以诸卿来看,为何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