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腰佩雕弓汉射声(第4/5页)

掌握大黄弩的,是射声营中一支名为“彀者”的部队,所谓“彀”就是弓弩持满之意,正所谓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彀者曲的兵卒个个人高马大,都能开六石强弩,正是两百步内收割性命的利器。

而当一个羌人小豪不断大声给部众鼓劲,举着盾,带他们顶着六石弩落下的箭雨,扛着松木梯跑到百步左右时,自己却被一支无声无息的箭射中要害,猛地惯倒在地上,脖子扎着一根羽箭。

射箭的是射声营的又一支精锐,名为“迹射”,言能寻迹而射取之也,能入射声营的,都是秋日试射演习的优异者,而射声校尉再对这群人精挑细选,选出了最善射的一批,或精通箭,或精通弩。

迹射之士对标的对手,便是匈奴的“射雕者”,个个都能在百人之中,取其小帅酋长首级,也不知较之赵汉儿孰强孰弱。

在这些持续的远程打击下,仍有大半羌人毫发无损地冲到城墙下,可等待他们的,除了轮番往下激射的弩矢外,还有抛下的石块,松木梯刚搭上去就被推下,戈矛剑戟伸出来乱捣。

即便有侥幸登上城头的羌人武士,就会发现,在上面等着他们的,是一群站在彀者、射声背后的重甲士,身披铁甲胄,唯独手臂是皮的,方便端弩瞄准。

可他们脚边,又放着盾牌和环首刀,没人上来时客串弩兵,有人来时将弩一放,抽刀持盾就顶了上去。

此乃“佽(cì)飞”,取的是春秋时期,入水杀蛟的勇士之名,正所谓“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说白了就是假装弓弩材官的重甲环刀手。

能躲过大黄弩贯胸,六石弩取命,冲到最后的羌人,发现自己的刀刃伤不了眼前的重甲士分毫,然后便被佽飞武士捅死,倒在不算高的城墙上,鲜血没有洒满大雪山,却渗入了石墙的缝隙里。

短短半刻,羌人死伤数百,城头的北军却只有一两个倒霉蛋受伤。

这简直是单方面的屠杀,黄羊再勇敢,冲得再猛,也敌不过真正的尖牙利爪。

可羌人毕竟人多,而城内三千人,也不尽是射声精锐,很快,在杨玉的指挥下,已试探过西霆城的羌人开始一拥而上,试图从东墙、南墙破城,唯独没走濒临水边的北墙。

羌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而以战死为荣耀。

狠起来自己都捅,何况别人?他们前赴后继,这场面,真如迁徙的角马群,毫不犹豫地跃下深涧,一个踩着一个,跃了上去。

连远远眺望的任弘,面对这群不算强者的敌人,都感到了一种悲壮之感。

羌人的悍勇确实远超想象,起码气势是足的,若是加上巧妙的战术,在冷兵器时代,有时候高昂的士气,还真足以追赶装备的不足。

任宣和北军虽然有些中央军的傲气,却并没有盲目自大,当面临三面围攻时,他还是请金赏派人举起了城中烽燧上的赤黄旗,摇晃了三次。

这是信号,眼尖的赵汉儿立刻禀报了任弘,已旁观了半晌,让坐下马儿吃饱豆子的任护羌这才收回目光,让韩敢当同样举旗回应。

城中的旗帜再动,指向了南墙,这是请任弘他们进攻正围南墙的羌人,解一面之困。

“走罢,轮到吾等上阵了。”

任弘将笨重的铁鞮瞀罩到头上,如同一位骑士手持环刀触了触额头,又拍拍萝卜,回头看向观战许久,早已按捺不住的骑从,相比于装备单薄,甲兵落后的羌人,汉兵,才是强者。

任弘深知这场决战里,没有冰河取巧,没有突然袭击的便利,敌人是己方近十倍,自己恐怕不能再如上次那样,白刃而出,不但穿上了厚厚的甲胄,装备了最锋利的百炼环刀,还给萝卜制办了一套“当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