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案 死亡物语(第6/16页)

沈恕接话说:“这就是你给凶手的画像,虽然你没受过专业培训,但是有刑侦人员的素养,所以在案发后会不自觉地给凶手画像。”

冯可欣说:“我们还要防范凶手继续作案。如果他是针对向茜茜,那么他可能会在一次作案后就收手,如果他是出于某种报复社会或报复特定人群的心理而杀人,那么很可能会连续作案。”

沈恕说:“我同意小冯的意见,这起案子的症结在于凶手的作案动机,我们要和凶手争抢时间,以免让更多人受到伤害。”

案情分析会后,我敲开沈恕办公室的门,见他正和唐吉璇谈话。我说声抱歉,对唐吉璇自我介绍后说:“唐教授,我对你研究的课题很感兴趣,以前在网络上选修过苏格兰场警察总署的犯罪心理学培训课程,对犯罪画像这一节也接触过,不过研究得不够深入,借着办这个案子的机会,正好向你学习。”

唐吉璇说:“我国在犯罪画像方面的理论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而欧美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对我们还有保留,咱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刚才在案情分析会上,我没有贸然说出对这起案子的想法,因为考虑得还不成熟,如果分析得有偏差,恐怕打击刑警们对这门学科的信心。”

我说:“那我就不揣浅陋,先抛砖引玉了。这起案子的凶手,网名昙花殇,折射出一种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无奈。凶手的作案手段和对尸体的处理方式都很极端,这种极端行为的外露和突变是由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原因引起,而外界刺激可能促成行为的极端突变。我判断凶手是一个外表优雅、接受过艺术教育,但是年幼时曾遭受心灵创伤的男人,而且在他的生活中有机会接触到尸体,并对尸体有特殊的感情,再结合目前得到的物理证据,凶手已经现出一个隐隐约约的轮廓。”

唐吉璇说:“你分析得很到位。此外,受害人是一个相貌出众、很有魅力的女子,但是尸检结果显示,她在遇害前曾被凶手制伏,并和凶手长时间独处,却并未遭到性侵犯,表明凶手对被害人的身体没有强烈兴趣,那么,凶手可能是十分熟悉受害人身体的男人。如果他们没有这层关系,则可以得出凶手在性方面没有强烈需求的结论,或者他有特殊的性取向。”

沈恕说:“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在受害人的生活圈子里应该不难查到,即使凶手和受害人不认识,至少我们已经确定了调查范围。”

在对向茜茜的追求者和生活圈子进行排查后,从作案时间、经济条件、身高体重等特征逐一进行排除,筛选出省工商局商标处的工作人员田亮,作为重点嫌疑人。田亮出生于单亲家庭,三岁起和母亲一起生活,家境优裕,但是他母亲忽略对他的照顾,长期将他丢给保姆。田亮从小性格较孤僻,喜欢美术和摄影。这些条件都和我们分析的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相符合。

田亮一直在追求向茜茜,而且在案发当晚,他自己说一直独自待在家里,没有人证。

由于暂时找不到田亮作案的直接证据和动机,沈恕派出许天华对田亮暗中进行追踪调查,力图找出他异常的表现。

在发现向茜茜的尸体七十二小时后,“另类唯美”网站上又出现了一张昙花殇发布的照片。女尸,颈部有一道艳红的勒痕。身上仅穿着三点式内衣,黑白相间的花色,身上的皮肤洁白细腻,宛若精美的瓷器,优雅地躺在纯黑色的大理石地面上。整体的忧郁的黑白色调中,颈部的一道艳红映衬出凄绝美绝的气息。仿佛一个绝代芳华的居家女子,以优雅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永远锁住青春的生命和躯体。

这次昙花殇在照片后面留下一首诗:

当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 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