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年后(第2/8页)

她一进门,就看到常喜已经到了,她低头正在整理东西,许大娘赶紧叫:“老三媳妇儿。”

常喜抬头:“娘?”

许大娘:“我过来的时候看到小桃子他们一帮小孩儿往山上跑了,你知道吧?”

常喜点头:“桃子说了,要去摘果子。”

许大娘:“你晓得就行,我就怕孩子不说就跑出去玩儿。小桃子这娃都十岁了,咋还这么皮。”

别人家的女孩子,十岁的时候都能为家里做不少事儿了。但是他们家许桃桃还跟七八岁的时候一个样儿。都说七岁八岁讨狗嫌,她现在也没有摆脱这个魔咒呢。

整天像是一个疯丫头,跟着小伙伴一起乱跑,大夏天的,真是没少看到她的身影。不过这娃倒是不像她妈妈,一张小白脸儿,怎么也晒不黑。

“她今年就要读五年级了,明年会读中学吗?”

常喜:“那当然啊,怎么可能不读书。只要桃子喜欢,就一直读下去好了。女孩子多读点数儿,也是好事儿的。她爸就说,他闺女读书更懂事儿,才不至于让臭小子骗了。”

许大娘:“……”

说起这个事儿,她犹豫了一下,问:“柔柔今年十四了,有啥打算吗?”

常喜:“继续念书呗?等初中读完了考高中。不然她才十四,能干啥啊?”

许大娘:“那倒也是的,她也不能立刻嫁人。”

他们这一片儿地界,就算是乡下,十四五开始相看,也没有十四五就摆酒结婚的。基本上都要十七八。过了十八岁才是大流儿。结婚太晚会被嘲笑,可同样的,结婚太早也会被嘲笑的。

他们这一边,越是富裕,反倒越是普遍嫁的晚一点;越是贫穷,反而也是嫁的早。早个七八年,他们许家屯儿还基本都是十六七结婚呢。这两年,那基本上都要十八左右,还有拖到十九二十的。

谁让她们都不愁嫁呢,他们大队现在可跟旁的大队不一样,这日子好过极了。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也不会十分的苛待闺女,苛待的狠了犯了众怒,被人耻笑。而且落得坏名声,造纸厂招工的时候,这样的家庭都是不考虑的。毕竟,这种人品哪儿信得过呢!

他们村子都是尽量找自己村里的人,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村的小伙儿姑娘都因为这个好找对象了。像是许老大家的真真,已经定了亲,今年十八了,还没结婚。

他们是定了明年开春之后结婚的,往年大家都喜欢秋收,但是这几年实在太忙,秋收之后哪儿有功夫啊,一年四季都很忙,那倒是不如选择合适的日子。

“对了,明年你可别忘了真真结婚的日子,千万别定出去。”许大娘提醒常喜。

常喜笑了出来,说:“你放心吧,这是真真的大事儿,我这做三婶的总不至于在这种事儿上拖后腿。”

其实一般结婚,都不会找近亲做饭的,不太体面。但是谁让常喜手艺好呢,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所以许大娘还是决定“好吃”为重。

常喜对这种事儿不在乎,既然那边提了,她也没拒绝。

两个人刚说完这一茬儿,也听到了开工的哨声。大家赶紧就忙碌起来。

一年半以前,县里也开办了一家造纸厂,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意。一来,县里最开始用的是他们的技术,公社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些销售上的便利;二来,县里主打的方向和他们不一样。

像是他们造纸厂的方向主要是三种,一种是一直都有供应的空白笔记本,但是这种笔记本,一般城里的孩子是用不上的,大家大多都是用田字格或者类型的笔记本。这种空白的,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这个笔记本供应给一些不讲究的乡下学校和一些工厂的办公室,那还是销售的很好的。而第二种,就是一直还在卖的购物袋,购物袋的量一直都是有的,而且不算小,这么多年,他们翻新了好几个花样儿,一直卖的经久不衰。而第三种就是草纸,这种就是又便宜又适合……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