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薄荷(六月中旬)(第2/5页)

李杏花家的菜地里也种了一块藿香薄荷。

李杏花在码头卖大碗茶的时候为客人问了两回薄荷糖后便让男人刘好去梓庄买了两包薄荷糖,到手便转手全卖了出去,赚了整五十文钱。

李杏花见过薄荷糖后就知道她能做——不就是把过年花生糖的花生换成薄荷吗?

李杏花试做了薄荷糖,然后成功了。

次日李杏花便在卖大碗茶的时候兼卖自己做的糖,收入立翻了几番。

晚上算账的时候,刘好数好一天的收入后禁不住跟李杏花感叹:“杏花,你那个侄女可真是个活财神。”

“你看你小哥和你们李家二房那个叫李贵银的侄儿这两年跟着她铺子卖货都赚了钱。现咱们城夏天都卖藿香薄荷茶也都是跟她铺子学的,而今儿你跟她学做糖卖又赚了这许多钱。”

“要不明儿我去她铺子再买几个七巧板和华容道,你拿去码头卖卖,若是销得出去,咱以后也多个进项!”

木工是技术活,不似薄荷糖是个人就能做。刘好不会木工,便只能跟红枣的庄子进货才能转卖。

行船最是无聊,坐船的客商看到李杏花卖的七巧板华容道才十几二十文一个,便就有人掏钱买了用于船上打发时间。

于是李杏花在卖大碗茶薄荷糖后又加卖上了玩具,而刘好拉货的同时随身也带了薄荷糖和七巧板华容道跟主顾兜售,别说还真卖出去不少。

俗话说“家有金子外有秤”。李杏花的薄荷糖生意特别好,很快便引起同村人的注意。

同村人从李杏花的薄荷糖两块只要一文钱,价钱和梓庄买来的成本一样中琢磨出李杏花是自制糖后便纷纷加入制糖大军,做起了薄荷糖。

一时间大刘村跟过年似的家家制糖,村里到处飘散着糖香。

对此李杏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意慢慢回落。

原准备大干一场的李杏花心中不忿便不免跟男人抱怨。刘好闻言也是失落,但依旧安慰道:“罢了,咱们原就是学的你侄女的主意,现不过是大家都在学而已。”

“过去几天咱们已挣了一吊多钱,也不少了。往后生意虽说比现在难做些,也不过是和先前一样,而你现又在多了卖糖和玩具,几样加起来一个月多收入两三吊钱必是准的。然后加上我这边的买卖收入,也很不少了!”

至此李杏花方才罢了。

红枣还不知道薄荷糖正经历跟先前七巧板一样的全民仿制风潮,她正开了明霞院主院的院门看丫头们摘石榴花做胭脂。

每年六月云氏都要用房前的石榴花自制胭脂。

红枣看了小本本后便决定自己学做,然后给她婆捎去——小本本记载了详细做法,而两大棵树也足够她试验了。

红枣认为只有让她婆觉得她在不在家,家都是一个样,才能让她放心留在京城,而她也方能在家称王称霸——吃饺子沾蒜泥、拍黄瓜拌蒜泥和拿蒜蓉蒸大虾。

若不是离海实在有些远,足有二百来里,实在是弄不到新鲜扇贝,红枣还想吃蒜蓉扇贝。

夏天多蚊虫,而不住人的空屋蚊虫尤为多。

红枣树下站了一刻,便就让尖嘴花蚊子隔衣咬了好几个包。

红枣许久没吃过这样的苦头了,一时间痒得不行,便急忙让人去自己院摘鲜薄荷。

鲜薄荷捣碎敷到患处可止痒。

等人摘薄荷的过程中红枣痒得不行,便忍不住想要是有瓶花露水、风油精就好了,再不济清凉油个行啊!

不过花露水、风油精都要酒精,清凉油更是保密配方——面对现实,红枣觉得她还是拿薄荷拧汁熬猪油,凑活着做盒薄荷膏吧!

做好的薄荷膏膏体碧绿,装在和胭脂一样的白色小瓷盒里,非常小清新。

不过薄荷膏做好后,红枣身上的蚊子包已然消了,一时就没有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