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薄荷(六月中旬)(第5/5页)

听说的人自是千恩万谢,回去做后眼见有利可图,便就有人跟李满仓一样做了市卖。

由此不用一个月,雉水城几乎家家都用上了或市卖或自制的薄荷膏——便宜外地来雉水城卖蚌壳的商人发了笔小财。

做的人多了,李满仓薄荷膏的生意自是渐渐冷落——由最好时一天卖两三百盒降到三五盒,价钱也由开始的五文跌到了三文。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李满仓依旧坚持卖。

相反李杏花的薄荷膏生意却是稳中有升——李杏花做的的是码头外来人口的生意。

出门在外的,即便知道了方子也不能做,而家去有没有薄荷还是两说。

所以随着薄荷膏用途的扩散,李杏花,也不独她,而是整个大刘村的薄荷膏生意都越来越火。

刘好脑子活络,他想明白了村子薄荷膏生意火爆的原因,便去买了些泥盆,种上野地里挖来的薄荷拉去码头卖五文一盆,生意竟是异常火爆——几乎每个船老大、客商靠岸后都要来跟他买一盆或者好几盆。

等旁人反应过来,刘好早赚了个锅满盆溢。

对于雉水城里外攸关薄荷糖、薄荷膏、薄荷盆栽的商战硝烟,红枣不过置之一笑——不管其他,她扩散薄荷膏的想法实现了就行。

这天谢尚收到他爹的最来信。

谢子安在信里说京城甘回斋的冰糕利润巨大,他将让人在府城的梁庄修冰窖,让红枣安排人手指导做冰糕,利润依旧和红枣对半。

谢尚收到他爹信的时候,云氏在京也收到了红枣捎来的胭脂和薄荷膏。

晚饭后,云氏忍不住跟谢子安感叹:“尚儿媳妇真是太有心了。”

谢子安:?

云氏道:“今儿不止给我捎来了咱们院石榴花做的胭脂,还特地给奕儿捎了她新做的薄荷膏!”

“今儿后晌,我给奕儿涂了后,蚊子就真的不叮咬奕儿了!”

京师的蚊子虽不及雉水城本地的毒,但也够痒。

谢奕不好全天都在屋里,早晚也要出屋透气,被咬在所难免。

“这薄荷膏这么好用?”谢子安来了兴趣:“有多的话,倒是给我些拿去送人!”

“尚儿媳妇就只捎了十盒,不过信里附了方子,老爷要的话,我明儿便让做些!”

闻言,屋檐上的莫非眼睛亮了——他正愁薄荷膏数目有限不好下手呢,明儿便就有浑水摸鱼的机会了!

他又将有立功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