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4/7页)

岑卫东翻开大致扫了一遍,心里有底了,陈阳的基础太差了,字词大多都认识,但书写和用法有不少的问题,错别字、张冠李戴层出不穷。尤其是作文,怎么也要有三五百字吧,但他只憋了了两句话,加起来几十个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别字和用错的成语。

再看数学,基础的运算没问题,但在几何、应用题之类的需要理解的地方,就完全无从下笔了,空了不少。

岑卫东估了一下分,判宽松点,陈阳这卷子也就三四十分,显然及不了格。就他目前的水平,怕是拿不到小学毕业证,也难怪陈福香这么愁了。

见岑卫东一直盯着本子不说话,陈福香坐在旁边撑着下巴,苦恼地说:“卫东哥,我是不是不应该要求哥哥念书,参加考试?”

岑卫东放下本子,侧头,目光柔和地看着她,循循善导:“你为什么这么说?”

陈福香丢了个”你怎么这么笨“的眼神给他:“哥哥很辛苦啊,他每天要在外面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回家吃过晚饭后,已经很累了,只想倒到床上就睡觉,可我还让他念书。”

顿了片刻,她低落地说:“有好几次,哥哥都累得手酸,眼皮子打架了,可还是跟着我认字,写字。我知道,他真的已经尽力了。是我没用,我拖累了他,要是没有我,哥哥不用这么辛苦的。”

说到最后,她鼻子发酸,眼睛都湿了。

岑卫东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心里跟着泛起细细密密的疼,这个傻姑娘,看似天真单纯,实则心里也藏了不少心事,说不定昨晚还躲在被窝里哭呢,难怪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他没有安慰陈福香,而是问了一个问题:“福香当初为什么想让哥哥念书识字?”

“我想让哥哥读书有出息,不要这么辛苦。”陈福香提起她的初衷,又有些难过。以前她不懂,可上了大半年学,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就算读书,也很难有出息。因为很多人念到初中、高中毕业,还是要回家种。

她希望哥哥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再种地,进城过上更好的日子,可城里读过书的年轻人都下乡种地了,他们乡下人想进城,哪那么容易!她以前太天真了。

她的心思都写在脸上,非常浅显易懂,岑卫东倒了一杯水给她,让她先喝水,等她的情绪稍稍平复以后才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福香你并没有错,你哥哥的付出也并不是毫无意义。如果他拿到了小学毕业证,那他在民兵队伍里,文化水平会超过八成以上的人,等有了选拔的机会,同等条件下,他的机会是不是比别人更多?”

陈福香抬起脑袋,点了点头:“是这个理。大根叔也说,当初他就是因为会认识几个字,还会简单的算术,才能当小队长的,他还说,他要是有个小学文凭,保不齐就去公社了。”

岑卫东笑了:“小队长还真没瞎说,建国初,咱们国家非常缺人才,高小毕业也能去公社,甚至是去县城当干部,城里招工的时候也比旁的人更有机会。所以你看,读书并不是没有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我们国家始终是需要人才的,这个阶段只是暂时的。”

画这样的大饼,只能忽悠一时,并不能让她彻底安心。

顿了一下,岑卫东又说:“当然,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企业单位已近饱和,暂时可能不需要招工,你哥哥自学了小学课程,拿到小学毕业证,以此进城的希望并不大。不过我这里有另外一个办法,你要不要听听。”

“要。”陈福香一听有转机,两只眼睛特别亮,渴盼地望着他,“卫东哥,你快说。”

岑卫东轻轻摸了一下她的头:“别着急,听我慢慢讲。你哥哥的身体素质很不错,在公社武装部的训练中一直表现优异,此外你们家祖上都是贫农,根正苗红,政治背景也没问题。听说他还拿了一张舍己救人的奖状,得了县里面的表扬,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你哥都是当兵的好苗子,也非常容易通过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