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敏仪、华姝、宁馨(第2/5页)

这几日雪又大,宋知欢被隔在宫外不说,皇帝也预备着赈灾事宜,皇后忙碌于计算宫中花销看哪里能省下一笔开设粥场救济贫苦,二人都分身乏术,永琏几个小辈也在他们那儿帮忙。

徽音倒是有心将宫中最小的公主送来敏仪这儿给她解闷,可小孩子哪有乖乖巧巧的,又怕惹敏仪烦心,只能每天挤出时间来带着孩子到寿康宫点个卯,敏仪见她忙碌也很是心疼,便免了这个,只说自己呆着也清静。

然而习惯了热闹的,哪里适应得了这清静呢?

先帝那些小太贵人、太常在之流倒是乐意在敏仪这里露个脸,可无非是谄媚献殷勤,话里话外离不开帝后孝顺和寿康宫华丽、衣服首饰,敏仪不耐这个,也不大爱见她们,每每那三四个过来请安,轻飘飘地就打发了。

青庄算是除宋知欢以外最能和她说得上话的人了,可偏生早些年就去了,追封了个皇考太妃是弘晖的孝敬,也算光耀门楣。

如今青庄一家已不是乌拉那拉氏旗下包衣,而是正正经经的汉军正白旗,青庄临终前听了这圣旨,也是带着笑去的。

她这一走,敏仪身边更短了人了。

华姝倒是在宫中住着,也是被大雪挡住了,可她这些年身子不好,如今雪下得愈发大了,她咳得也愈发厉害,把徽音吓得够呛,着急忙慌地把弘时叫了回来,到底也不敢擅自挪动,如今宁寿宫里还乱着呢。

敏仪上午去探过一回,回来叹着气对黄莺感慨道:“都老了。”

思及此处,黄莺也忍不住有些哀愁,叹了口气,道:“齐主子如今病的真是厉害。上午我奉太后的话送了镇国寺新奉平安符去,还在榻上躺着呢,面色煞白的,精神头倒还有,和人念叨着宋主子还没回来。”

画眉道:“有精神头就好,又精神头,人就还好。”

“是啊。”

殿外鹅毛大雪纷扬飘洒而下,金黄琉璃瓦被白雪覆盖,亭中两三棵梅树生机勃勃。

待到来年春分时,又是花红柳绿、莺啼婉转的好时节。

————

【世宗端齐贵妃李佳氏·华姝】

又是一年三月天,这日五鼓,天色刚蒙蒙亮,温亲王府内下人们早早起身,洒扫上房、预备水食,忙碌又安静地预备着。

寿安院系太妃居所,其中侍女仆妇如何繁多自不必说,因院落占地甚广,打扫起来也很是繁琐,上房内更是要精心仔细,不容闪失。

然而这样多的差事,也都是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的。

芍药一生未嫁,挽了头发伺候华姝,如今也被人尊称一声“嬷嬷”,如今近身服侍华姝的零碎活计已被小丫头们接下,她只肖总领分配便是。

五鼓过半,芍药终于起身。多年的主仆情谊,如今的温亲王在芍药面前也要尊称一声“嬷嬷”,在寿安院中自然更不寻常,也有一个小丫头贴身照顾她,这会子到了她起身的时候,房内已备好了热茶温水,巾帕洁净,预备穿的衣裳也被熨的很是整齐摆在炕柜上,房内方桌上摆着一只小食盒,整整齐齐。

洗漱穿衣,推开房门,便见一个小丫头裹着坎肩在扫门前的灰尘,她道:“丹蔻,你进来吧。这里留给婆子们扫,你用过早膳了吗?”

丹蔻抬头看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来,“没呢!我想着把这里扫完了再去。”

“拿来吧,咱们娘俩儿一起吃。再过两刻钟,太妃也要起了。”

“是,嬷嬷。”

丹蔻答应了一声,自转身去了,不多时捧着个大托盘回来,上摆着一碗米粥、一碟面食、一碟咸菜。

芍药自坐在桌上将食盒打开,里头的粥点便比丹蔻精致出不知多少,粳米细粥、甜软糕点、精细小菜,摆在桌上诱人食指大开。

丹蔻跟了她才一个多月,这会子还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就着粥啃馒头,芍药瞥她一眼,将一块脂油糕夹过去,一言未发,丹蔻却明白了,连忙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