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3页)

“大哥,咱家还有一些腌萝卜,配着糠,也够了,再不行,等开春了,我还能给人家做短工。”

听他这么说,刘文不仅摇了摇头,刘武大急,连忙道:“真够了,大哥,我吃的少,英儿吃的也不多,就是、就是要委屈大哥一下,不过等到开春就好了,等到开春……”

“小武……”不等他说完,刘文就叹了口气,“我以前是想岔了,不过以后会和你、和英儿好好过日子的。”

刘文说好好过日子,就真的实行了起来,他从刘银花那里知道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他们目前情况的事情,那就是打络子。按照刘银花的说法,因为快过年了,县城里的从里到外都要讲究个“新”,在这个时候是不吝于花钱的,虽然手巧的小姑娘大媳妇们自己也能做,但若有精巧的络子,他们也是愿意买的。

这实在不是一个什么好工作,特别是对于男子来说,若要让人知道了,绝对是会令人耻笑的,但是他们现在一没本钱,二没条件,这打络子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打络子的成本低,关键一是手巧,二是构思,他的手当然是不巧的,但是他有构思。

他上学的时候也流行过打络子,他虽然没去做过,可也知道有几种样式,而且他后来为了追一个女孩,还逼萧二打过几条,他当时也在旁边看了,现在再来指导一下张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张英虽然才八岁,但是从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刘母身边学习缝补,后来刘母去了,她跟着花婶,也学了一些时下女孩子要会的东西,打络子她也是本身就会的,但是她所会的也不过是花婶刘母传下来的,自己戴也许还凑合,却是不可能拿去卖的。

刘武不敢将家中的钱都买了线绳,只拿了五十文,刘文倒也不说什么,他买来之后,就开始教张英怎么做,张英看他虽然好像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但还是怕他,因此做的很是认真。

过了两天,张英将那些线绳都打好了,刘文又指使刘武去卖,他早从刘银花那里问到了这种比较新奇的络子的大概价格,因此就给刘武定了个死数,刘武对他自然是言听计从,虽然觉得这价格有些高,面对收购的铺子却咬死了不松口,最终倒也卖到了刘文所规定的价格。

买这些线绳只用了五十文,最后却赚了二百文,刘武很是振奋,这次没有留手,当下又买了二百文的线绳,然后跟着张英一起打络子,他手笨,以前也没做过,自然是做不来的,不过两天,就被张英和刘文赶到了一边,他倒也不在意,就自觉的做起了其他事情。

此时正是冬天,地里没活,外面也没有人要人做工,三人就整日的凑在一个屋子里,张英主打,刘武做家务,刘文躺在床上只负责指点,但两人都觉得他功劳最大。

就这么刘武往县里跑了三四次,到年根的时候竟然积下了差不多两贯,刘武和张英都觉得不可思议,只有刘文不满,两千块能过什么年?而且他就那么几个创意,又不是怎么复杂,等到年后,他们要再想这么赚,就很难了。

不过这对于刘武张英来说,已经是大数字了,在腊月二十六的时候,刘武还吭吭哧哧的找刘文说,过年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买一只鸡。刘文自然是笑着应了,同时还要他买一些猪羊肉,还让他把这些东西也给花婶送去一些。

刘武本不舍得这样浪费,但想到张英和刘文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一点荤腥,又想到还要还花婶的情,也就照着做了。

腊月二十九的时候,刘武让刘文买了一些红纸,亲手写了两幅对联,他在现代的时候就练过一些毛笔字,练的当然只能说普通,但总是心中还有路数,而原本的刘文在这上面更是下了苦功,因此这对联写的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