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4页)

“既然汗阿玛发了诏书,六礼走完,就剩大婚。那石家姑娘就是太子妃,至少是二皇子福晋。夫妻,夫妻,二嫂在家里守孝,在家里照顾父亲和祖父,太子哥哥在家里生了长子……”

“噜噜噜——”保康冲他汗阿玛伸舌头做鬼脸,拔腿就跑。

皇上气得面色铁青。

问题是,他也觉得,熊儿子说的话,好像有那么一咪咪道理。

当然,皇上心里的那么一点点道理,不是什么“夫妻一体”,更不是什么“男子在婚前有了其他女子,会天然地和这个女子亲近,疏远后面的正妻”等等。

太子妃作为正妻,有名分有地位,那么就不能站着“宠爱”。其他的女子们集体分摊这份“宠爱”正好,既不突出,也不显得男子“宠妾灭妻”,也是为了家事“安稳”防止妻子权势过大的方法之一。

这没错儿。

皇上当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皇上教育出来的太子也是。

皇上就是觉得,“二嫂在家里守孝,在家里照顾父亲和祖父,太子哥哥在家里生了长子……”不大符合汉家人的礼仪要求,对太子一贯竖立起来的形象不大好。

当然,这只是一点点小道理,不足为虑。对比一个皇孙出生的喜悦,实在不足为虑。

皇上自觉想通,开始烦恼熊儿子对于侍妾和侧福晋的抗拒。

皇上抬起手腕,看看大清最新制造出来的“腕表”——大清自己凭借自己的技艺研制出来的“腕表”,又笑。

十一点五分,差不多午休时间,估计熊儿子去了养性斋看书,他就决定晚膳结束后,和皇后好好谈一谈这个事儿。

下午一点,皇后娘娘午休醒来梳洗,听大宫女璇玑说,皇上和保康都来坤宁宫用晚膳,还有其他的皇子公主们一起,笑着摇头。

“御膳房的菜都送过来了?”

“送来一半,太多摆不下。小厨房今儿准备五道大菜,五道小菜,一道羹汤,四份凉菜,两份腌菜。”

“那就好。御膳房每天做好份例送给各宫各殿,味道总是没有小厨房好。”

都是看人下菜碟的……璇玑顿了顿接着说道:“贵妃娘娘刚刚派人来问,阿哥的乐福堂要不要安排小厨房?我按照娘娘的说法,就说暂时给准备好就是,等阿哥自己想自己做,就自己做。”

皇后娘娘又笑。

不管民间和宫里,都讲究一个“男女有别,防火严格,万事安全第一。”按道理这宫里头,只有太后宫、乾清宫、坤宁宫、毓庆宫才能有小厨房。但是皇后娘娘知道她儿子曾经为了孝顺他师祖,亲自下厨房。

既然建造修建乐福堂的时候,她就和皇上要求给儿子准备小厨房,那为何不完全准备起来?皇后娘娘对贵妃娘娘的小心思一点儿不在意。

皇后娘娘满心期待儿子再下厨房的模样,笑得自在;璇玑看一眼皇后娘娘,心里笑,脸上也笑。

主仆几个收拾妥当出来寝殿,来到偏殿一看,宫人们已经将膳桌摆好,开始上菜。

素斋和凉拌:芊芊玉藕、珊瑚炝藕、拍黄瓜、凉拌红果子、凉拌心儿里美萝卜、蒜泥茄子、水煮毛豆……

肉菜:芹菜木耳炒肉丝、小野葱炒牛肉、青椒炒肉丝、东北大乱炖、三鲜鸭子……一品老鸭汤,一品荷叶粥,一品红果子鸡蛋汤。

都是保康喜欢的。

其中还有他特别喜欢的一样宫廷杏仁豆腐,放冰库冰出来后,洁白如玉口感嫩滑,吃一口,满嘴杏仁的香味儿,解暑怡神。吃时还可以浇上加桂花糖水,冰冰甜甜的桂花香气。

开胃的金糕和白海棠,金糕:红果去核,煮熟煮烂,磨碎过箩,加少许面粉再次熬煮,加进白砂糖……凉后凝成块冻,鲜红晶亮,玛瑙一般的酸甜适口!

白海棠,沙锅大火煮至皮开肉烂,汤内放白糖,放冰库冷却,晶莹剔透、清香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