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3/4页)

弘晏和南南也因为保康这段时间的有意引导,认识到他们作为哥哥姐姐,应该在想念祖祖,照顾阿玛额涅,照顾好小妹妹的同时,有自己的快乐,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业。

清清看在眼里,在保康的怀里狠狠地痛哭一场。当然,一家人恢复以往的欢乐,最高兴的就是皇上和皇后。

皇上惊讶于熊儿子对于北北的用心,也惊讶于做父母的,教导孩子的必要付出,一面和皇后感叹“做父母不容易”,一面骄傲于他熊儿子没有犯他当年的错误。

皇后娘娘一边和小孙女儿讲解这幅《云洞流泉图》,一边对小孙女儿的天赋惊喜。

“石溪道人是北北的阿玛的老师,也是清初书画四僧之一。他性情寡默,常年身染痼疾,只潜心书画,对很多琐碎的人和事都不关注。”

“玛麽啊,最喜欢他的画儿,笔墨沉酣苍劲,画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却又重视师法自然……世人说他‘僻性耽丘壑”,北北的阿玛就学了一样儿,磅礴、奇异、郁茂苍浑、酣畅淋漓……”

北北听玛麽的讲述,仔细看这画儿,回忆他阿玛的画儿,眼睛亮亮的:“玛麽,北北知道了。北北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什么画什么。”

喜得皇后娘娘抱着小孙女儿“吧唧”一下亲一口。

“我们北北棒棒哒。”

“北北棒棒哒。”北北在玛麽的怀里甜甜的笑,眉眼舒展。看到皇后娘娘心里欢喜,忍不住又亲一口。

一家和乐中,压抑在亲朋好友心头的乌云散去,等到炎热的夏天过去,秋天悄悄来临。保康和他保证的那般,站起来和常人一样独立行走。

一大早,保康和清清早早起来,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打拳用早膳,到了时间领着北北一起送弘晏和南南去学院进学,然后领着北北逛四九城。

四九城里头最近特别热闹,他们的瑞亲王殿下好起来了,全世界人高兴,大清人高兴,四九城里头,和其他地方一样欢闹,各个富户人家都搭起来彩棚宴请四九城的父老乡亲们,歌舞戏曲不停。

北北在阿玛的怀里,手里举着糖葫芦,吃完一颗不舍得地递给她额涅,随即又被街上小贩吆喝的糖炒栗子吸引。

“阿玛,糖糖。”

“好,我们去买糖糖。”

刚出锅的“糖炒栗子”,外壳深褐油亮,冒着热气,飘着异香。剥开后金黄色的果仁露出来,香香软软。吃到嘴里,口感绵软,味道香甜,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为“灌香糖”,男女老少到了秋天就喜欢这一口,也是北北小格格秋天的最爱之一。

亲额涅给买一小包,亲阿玛给剥一个放她嘴里,北北嘴里的味道瞬间从糖葫芦的酸甜变成香甜,冲着他阿玛甜甜地笑。

保康就感觉,他小闺女笑起来的模样,甜到人的肺腑,甜到心里,他的心里也甜甜。

“我们去看耍把式,好不好?”

“好。”

四九城大大有名的耍把式的地方,自然是天桥,天桥位于西城,之所以叫天桥是因为那里真的有座桥,南接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有桥、曰天桥。

“据说这座桥大约是在元代建的,桥身很高,三梁四栏,桥下的小河就是龙须沟。桥的两边栏杆为汉白玉,桥北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亭子。专供皇帝出入正阳门,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因为是天子走的桥才叫‘天桥’。”

“那阿玛,人都说天桥耍把式,光说不练,真的吗?”

“当然不是真的。明朝时期,大前门北侧的棋盘街热闹非常,书上说‘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毅击,竟日喧嚣’,由此可见其繁华。到大清进关,凡商民人等,尽迁往南城居。

棋盘街的热闹跟着南迁,前门外大栅栏、珠市口、荷包巷直至天桥这一带的活动区域,老百姓还是习惯称呼‘天桥’。撂跤的、耍幡的、爬竿儿的、驯兽的、变戏法儿的、说相声的……每个身上都有自己的绝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