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2/4页)

关七手一下脸就黑了,道:“这帮数典忘祖的东西,竟然和化骨楼那样丧尽天良的玩意儿狼狈为奸!”

贾琏劝道:“关先生息怒,下九流都是苦出身,本就龙蛇混杂。况且,未必所有人都知道化骨楼的真面目,也许有些下九流的产业和化骨楼有往来,也不过是为了生计罢了。毕竟化骨楼的产业有粮行、商铺,生意做得也大,开门做生意,互通有无是人之常情。以后咱们一路小心些也就是了。”

关七手听了,觉得贾琏言之有理,便不再说什么了。

次日一早,卫九便出城门牵了寄存在驿站的三匹马。昨夜因着翻墙入城,卫九没有带马匹入城。

三人汇合之后,继续向南。

许多化骨楼的暗产都将标识藏得很隐秘,不是化骨楼内部的人,难以识别。但是因为贾琏手上有化骨令,三人眼力又好,倒是一路上认出不少。因三人有要事在身,不欲生事,便避开了化骨楼的产业行进,路上自然安生不少。

一行人快马加鞭,换马不换人的一路南行,除了饮马喂马稍作休整,和夜里必要的宿店,三人就没休息过。不足十日,几人便到了扬州城。

林如海也早接到了贾代善的飞鸽传讯。虽然鸽子能带的信件写不下太过详细的前因后果,贾代善信上语焉不详,但是林如海也知道岳父不远千里通知自己购粮,信中还称多多益善必有用意。因而贾琏等三人到扬州的时候,林如海已经采购了不少五谷杂粮,除了部分存在盐政衙门的官邸,还有部分存在了林家苏州的老宅。

自然各地都有隶属朝廷的大粮仓,存着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只是各地粮仓最是硕鼠横生,常常十仓九空。往往朝廷派人巡视的时候,才借了米粮充盈到一个粮仓里应付巡视官员检查,查完又将粮食都运到还没检查的临近粮仓去。更有甚者,来不及四处借粮填充粮仓的,竟是一把火烧了粮仓谎称走水。另有其他粮食无故消失的离奇说法不胜枚举。是故,遇到天灾的时候,开仓放粮才知道无粮可放,天灾之上,又添人祸的悲剧自古以来不知凡几。

林如海刚接了贾代善的信时,还不知道贾代善为何突然让自己大力采购粮食,为防走漏风声,林如海只通知了几个信得过的州县地方官,让他们查一查自己治下的粮仓可有余粮。

那几个至交都知道林如海的岳父是当朝简在帝心的荣国公,更知道当年贾敬奉皇明巡视山东,查出忠顺王勾结倭寇那样的惊天大案,林如海私下提醒粮仓的问题,几地地方官员皆以为是皇上又要派人南巡,谁敢不重视?因此除了林如海,也有好几地知府、知县查了当地粮仓的余粮。或有受潮坏掉的,或有被贪污的,都设法追回或者补上。

是故,江南一地颇多可供做种的粮食掌握在官府手上。

又说保定府的大案轰动全国,别说百信们相互转告,就是为官为员的,哪个不想保住头上乌沙,除了个别本就和逆贼有勾结的,大部分官员都奔走相告,不但将自己所辖之地盯得特别紧,还派人转告自己交好的同年、亲友,故此,有乱臣贼子在粮种上动手脚的消息传开得特别快。那些得林如海暗中提醒的官员听到传言后,无不庆幸。

贾琏一行到扬州的时候,林如海也得知保定府的大案了。当然,江南自古富庶,甄函关要在粮食上动手脚,就不可能放过江南。贾琏猜到甄函关在粮种上动手脚后,就算行动再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也不如甄函关事先筹划良久来得迅速。加之江南离得远,贾琏一行赶到的时候,许多百姓已经换了粮种。

林如海知道事态紧急,将三人迎进盐政衙门后的官邸内,道:“三位一路风尘辛苦,琏儿如今越发出息了,已经出来办这样的大事了。不知岳父、岳母大人可好?两位内兄和嫂子可好?”礼节性的问过贾代善、贾母,贾赦夫妻并贾政夫妻,林如海也没当真等着贾琏回答,又说了现下情况自己大致清楚了,等三人略作修整再详细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