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原本许多士兵见了白旗,都丧失了斗志,听了施良这几句话,却也重新振作起来。

南安王听钱粮官说今日已经将最后一顿粮食都吃下了肚。以后这许多士兵、战马,一日的消耗也供应不起了,便又起了歪心思。

南安王一面让人传令命施良开门降敌,一面命亲信牵来脚程好的战马,准备那边施良一降,自己就趁乱逃回中原。

西海国多为牧民,养不起这许多降军,施良率补投降后,要么降军调转枪头,和西海军一起向中原进发,前去攻打阳关、玉门关,且不过是作为冲锋陷阵的死士,能活下几个,实难预料;要么便是杀降一条路。

南安王知道施良为人硬气,奉命投降后,也不肯轻易对西海王服软,以他的个性,必然死在西海王手上。到时候自己到景和帝面前一哭,卫所南线率先失手,那是施良的防区;贩卖军械的事也可以往施良头上推。哭完施良卖国再哭一哭老南安王的功绩,自己虽然不能免罪,也未必不能留一条性命。

听说施良不但不许投降,还杀了传令兵,要擅自开城迎战,南安王也带着亲信来了。对施良怒道:“大胆施良,不听总兵号令,便是意图谋逆!来人啦,将施良给我拿下!”

南安王怎么说也是西海沿子总兵,即便许多兵士并不想降,亦不敢违抗命令。

眼下大敌当前,还在内斗,施良痛心疾首道:“好,我降!”说着,取过一杆白旗道:“开城门!”

南安王心知得计,故作满脸悲戚之色道:“我做为西海守军总兵,丢城失池,实在有愧朝廷。也是粮草已空,为了多年同袍有条活路,才不得不做如此决定。”

施良懒得听南安王惺惺作态,转过身去,对身边亲信一使眼色。其中一人举着白旗上了城墙。

西海王见了城墙上的白旗,站在侍卫中间等着白河坝的城门缓缓打开。而霍烈见施良出去投向之后,已经带着前日命人去仓房取来的粮食,带着亲信侍卫趁乱逃走了。

城门洞开,西海大军为防施良诈降,数重弓箭手、盾牌手摆开架势,围成个半圆,无数箭头指向城门内。

西海大军见城门开了,施良迟迟未出来,正在犹豫,只见施良手下亲信已经召集好盾牌手,突然出现在城门处,一涌而出。西海大军乱箭齐发!

这些时日,朝廷守军数万人被困在小小白河坝,前方应战的将士累得筋疲力竭,偏偏还有许多将士只能做后勤保障,不能全情投入战斗。这种作为军人的憋屈感,在许多战友在自己面前倒下,双方都杀红了眼的时候,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此刻一旦城门洞开,前排的盾牌手死伤惨重,后排的盾牌手马上补上。城墙上的弓箭手负责掩护,将最后一批箭羽也如雨点般的射向西海大军。朝廷军剩下的箭羽不多,但也只需支持片刻,只要从城门内冲出的士兵和对方短兵相接,双方的弓箭手都容易伤到自己人,弓箭的作用便没那么大了。

西海王早有朝廷军诈降的准备,见了此刻情形,对一旁的谭肃笑道:“谭先生你看,中原人永远诡计多端。”说完,手上弯刀一挥,命人传下令去,全力拼杀。

西海大军知道朝廷援军近日到不了,故而举全国之力围困白河坝,如今西海大军士气高涨不说,军力也是朝廷守军两倍有余。朝廷守军见了白旗,以为要投降,后来见施良嫡系冲杀出去,南安王部的却并不愿意听施良指挥。故而,朝廷八万守军,这月余折损两万多人,还剩五万余,能听施良指挥的不过万余,越发不是西海大军的对手。

南安王嫡系见了施良部已经和西海大军打起来了,这便是诈降,就算自己部再投降,也无法取信西海王。况且自己部就算不投入战斗,杀红了眼的西海大军又岂会放过自己?热血一涌,南安王首先先锋官一面派人去请南安王示下,一面也投入了战斗。又有三万多兵力的投入,施良部觉得压力顿减,越发厮杀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