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4/5页)

因为西方疆域这边,只认最强的那个大能。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容易搞个人崇拜。

譬如这彩云夫人,就是西方疆域颇有声名的一名大修。她座下收了足足三千个弟子,其中杂役弟子两千,记名弟子五百,普通弟子四百,嫡传弟子只有一百。而在这一百嫡传弟子当中,只有十七人才是她选定的衣钵传人。最后,彩云夫人的身家和道场究竟由这十七人当中的谁来继承,就要看彩云夫人的选择了。

西方疆域的修士,往往是跟着师父走。若是拜入某位大能门下,大能觉得此弟子更适合其他人的修行功法,还会将自己的弟子写一封推荐信,让他去往别处拜师去。若是弟子未来的修为和地位都不如师父,往往衣钵弟子会接任师父的名号和道场,继续培养弟子。若是弟子的修为已经超越恩师,便可自立道号,道场更名,成为另一位大能。至于恩师的传承,可以自己拿来用,也可选择其他师兄弟让他们去继承名号。

因此,在西方疆域这边,修士们对于那些出名的顶级大能是相当推崇的。不少修士奋斗一生的目标就是想要拜一个好师父,顺便蹭师父的道场进行修行。若是能够被师父看重,更是能一步登天,获取大能所有的身家馈赠。

而想要在西方疆域这边成为一方大能,开辟道场的修为等级,最低也得是合体期。

也就是说,周长庸如今的修为,在西方疆域这边已经开始可以广收弟子,招揽自身势力了。

这艘船上,有不少是原本西方疆域的修士到东方疆域游历又回去的,他们就是周长庸最佳的消息来源。

而且周长庸要问的也不是什么机密,都是一些西方疆域修士早已经耳熟能详的事情,就是问的仔细了一点儿,麻烦了一点儿,但看在周长庸出手的丹药品质实在是好的份上,修士们也愿意耐着性子陪周长庸聊天。

周长庸在船上也称得上是如鱼得水。

至于师无咎,他对这慢吞吞又破破烂烂的船实在没有什么好感,干脆就在房间里小憩。等他醒了,想必也已经到地方了。

某日,周长庸又从一个自称是某大能的记名弟子口中套了不少消息出来,心满意足的往回走,却被一个人挡住了路。

那人穿着一身青衣,身形有些瘦弱,看起来比死气缠身的周长庸还要弱不禁风一些。

“这位道友为何拦住在下去路?”周长庸打量了对方一眼,好脾气的询问道。

青衣修士沉默了一会儿,伸出手来,掌心当中正放着一颗圆滚滚的丹药,品相上乘,一看便知不是俗物。

“这颗补元丹,是你之前给他们的吧。”青衣修士认真的看着周长庸问道。

“不错。”周长庸也没有什么不好认的。补元丹就是市面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补充真元的丹药,也是最受欢迎的。所以他就让应竹春炼制了这种,也好出手,“莫非是道友觉得我这丹药有问题?”

“不。”青衣修士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它的品质非常好。”

“那有何问题?”

“你这补元丹,比市面上最好的补元丹品相还要好上三分。”青衣修士总算将话说到了重点上,“一般的修士吃下上等的补元丹,能够补充三成真元就已经算不错。但你这颗,却可以让修士补充四成的真元,而且丹药余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若是我没有认错,这炼丹的手法像极了曾经的炼丹大师应玉春。我知你并非炼丹师,但我想要知道,这丹药你是从何得来?”

这是碰上行家了?

周长庸不由失笑。

他自己不需要丹药修行,所以对这丹药也是一知半解。他倒是忘记了,应竹春正是因为太会炼丹才会被关起来,就算是这最普通的丹药,他也能炼制的和常人不同。

如今他待在生死簿里,每天就是修行和炼丹,这炼丹水平反而比生前还要更高。故而这补元丹一出手,就容易让行家看出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