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5章 疑似寇季第四个学生出现(第4/6页)

王曾闻言,陷入到了沉思。

赵祯叹了一口气,“交趾郡王此次向我大宋索要了不少物资。我大宋在集中了这些物资以后,民间都已经露出了匮乏之态。

哪还有什么余力跟交趾郡王做交易。”

寇季笑着道:“交趾郡王此前索要的只是一些战场上所需的物资。像是百姓们需要的一些物资,他索要的并不多。

随着他快速的扩张。

手底下的百姓数量必然暴增。

所需要的东西自然多了。”

赵祯和王曾一愣。

王曾沉吟着道:“若真是如此的话,倒是可以让蔡齐尽快的开设边市。”

如今大宋开设的边市数量可不少。

由于边市大多开设在大宋境内,所以收取的商税并不小。

大宋借着边市赚取了许多钱财。

大宋君臣都见识到了边市的好处,所以对开设边市都很积极。

就是户部在这方面相对有些拖后腿。

不过在寇季整治了一番后,也变乖了。

赵祯在王曾话音落地以后,开口道:“朕会派人去给蔡爱卿传旨,也会尽快吩咐枢密院下令,让永宁军调遣入交趾。

交趾的后续,但是不用操心了。

现在我们要操心的是,秋收……”

秋收是一个喜悦的日子。

但赵祯的语气中却充满了担忧。

原因无他。

去岁年终和今岁年初抵达辽地的那些地方兵,早早就被分配到了地方。

在经过了长久的劳作以后,已经看到了粮食在向他们招手。

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写信给家里,让家里人迁移到辽地去了。

等到秋收以后,此事就会形成浪潮。

到时候数百万人会向辽地涌去。

此事不仅对辽地是一个考验,对朝廷也是一个考验。

更重要的是,寇季和赵祯借着募兵迁移百姓的目的,也会被所有人察觉。

地方上的豪门大户若是不借机闹妖,那就出怪事了。

王曾和寇季在听到了赵祯的话以后,跟着拉下了脸。

寇季沉声道:“此事我们已经做出了部署,各地的关口已经打通。百姓们可以畅通无阻的前往辽地。

辽地的屋舍,也搭建的差不多了。

一些地方没有办法搭建屋舍,也挖了窑洞。

再加上辽地如今大部分城池内的屋舍都是空的,安置百姓应该不是问题。

各地方兵也打过招呼了,他们会盯着百姓们迁移。

有人趁机闹事的话,他们会当场拿下。”

赵祯郑重的道:“朕不是担心这个……”

寇季闭上了嘴没有言语。

他也清楚,最关键的不是这个。

最关键的是那些豪门大户不放人。

他们跟地方官府多有联系,家里很多人都充任着衙门里的小官小吏。

他们可以借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扣下百姓。

比如双方签订的短工、佃户契约没有到期,不能离开。

又比如听到了风声,骗百姓签订一份新的契约,强留下百姓。

又或者以欠债人的身份,强留下百姓,让他们换完了债再走。

甚至可以动用大义的名分,压迫着百姓留下来。

比如,某豪门大户是某氏族的族长。

他不点头,谁敢离开。

有人离开,他就能动族规。

在乡野之间,动族规杀人的比比皆是。

族里的人认可,没人会告官。

民不举,官不究。

此事纵然到了明清两朝依然盛行。

甚至到了相对开化一点的民国,也是如此。

族里动用私刑,说沉塘就沉塘,谁也没有脾气。

族长杀人立威。

瞬间能将族里所有人镇压下去。

到时候谁都走不了。

不仅走不了,说不定还会被威逼利诱着将远在辽地的子嗣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