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定策(第2/3页)

朱由检毫不掩饰的对杨嗣昌大加赞赏,得到皇帝表扬的杨嗣昌欣喜之余继续演说道:“我皇谬赞,臣诚惶诚恐!臣思量之下偶有所得,有不当之处还望我皇既诸位同僚指正!”

刚才递上棍子的小太监殷勤的端来一杯茶水,杨嗣昌接过后轻啜几口,小太监接过茶盏后颠儿颠儿的退到一旁。

“臣观锦州一线之地势,唯松山、杏山之处适合迎战建奴。辽西之地最狭长之处便为此两处堡城所辖,其地有大小山头若干,利于步卒排阵,而不利于骑兵驰骋。我军弃守义州后,敌定会来犯锦州,而锦州城坚难下,且建奴不善攻城,依臣推测,其应以围困锦州为主,之后四下掳掠为辅。而松山、杏山两城相对锦州来言更易攻取,故其应会掘壕垒墙之后分兵绕过锦州来攻松、杏二城。届时我军在此预先设伏、以逸待劳、发挥我军火器之利,争取重创来犯之敌!”

杨嗣昌分说完毕之后向朱由检施礼后退回座位,小太监轻步快跑过来接过长棍后退开,殿内一片寂然,诸人都在思考杨嗣昌提出的策略和计划。

“杨卿此策甚佳!此次迎战建奴援军之战便依卿之策即可!可京畿一带可战之兵仅有勇卫营与京营,勇卫营现只余两万余人马在侧,京营也仅有三万余人,孙卿之秦军远在陕西、川军更是远甚,左良玉等将所部兵马并不太多。京师重地须有强兵驻守,远处调兵则时日过久,诸卿可有良策?”

按照洪承畴以及杨嗣昌等人的推测,建州若想派兵报复,那其能调派的人马也就在三万之数,除了汉军旗近两万人外,建奴和鞑子也会在一万左右。考虑到建奴的战斗力惊人,官军兵马怎么也得有其一倍以上才有把握取得大胜,否则人数相当的情形下结局很难预料。勇卫营这样的强军要是损失过重,那明年进攻盛京便失去了一只最有力的拳头。

包括杨嗣昌在内,诸人都未将辽西军计算在内。事实明摆着,若是祖大寿们能打的话,还用被动挨打这么多年?

若是让锦州军勉强上阵,指不定会拖累关内明军,这种事例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

但要是调秦军、川军赴援,那时间可就拖下去了,说不定等这两只强军赶到,建奴早就扫荡完锦州周边后退回盛京了。

从京师以八百里加急赶到西安府,最快也要三天以上,而孙传庭从接到圣旨到下令集结分散于陕西各府的秦军,然后征集粮草,准备各种物资,这个过程最少要二十天;之后再率军由西安府横跨山西、京畿赶到锦州,这三千多里的路程,按每日六十里的行军速度计算,也得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这还是不包括途中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比如暴雨山洪、桥梁断绝、士卒染病等等。

至于川军则距离更远,临时根本指望不上。

“启奏圣上,臣以为接下来之战事不必动用过多兵马。臣建议与敌打消耗战、将战事拖久,逐步蚕食此次之敌,以使奴酋接连调派建奴大军前来锦州、松山一线,秦军、川军等强军可从容赶至关外,待大军汇集时,我军与敌在松山展开会战,争取一战将其击垮!”

杨嗣昌神态肃然的起身施礼奏道。

朱由检瞬间明白了,这才是杨嗣昌的根本目的:先在锦州、松山与敌胶着,让建奴感觉可以胜,但又胜不了;给敌以杀伤,但不会使其丧胆,最终目的是拖到建奴西征主力回归,皇太极为了消灭锦州、松山一带的明军,肯定会尽遣主力前来;而此时各路官军已经汇集松、锦前线,双方就在松、锦决战!

此策可行!

朱由检不禁对杨嗣昌的谋划赞叹不已。此计选择了最适合明军发挥火力优势的地带与敌决战,免去了远赴辽中平原时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可测因素和危险,让战事朝着最利于明军的方向发展,也使得主力尽出的建奴老巢空虚,卢象升的侧翼突击成功的可能将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