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第2/2页)

说到这里,魏良臣补了一句,“从前对建州所为,乃我大明从建州,而非建州从我大明。唯移风易俗,蓄发改服,方能使建州从我大明……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金之基业遂衰,于今天辽东而言,若能使建州尽服汉衣冠,同样可使女真之祸彻底去根。”

杨镐听后,感慨道:“你净身入宫,确是可惜了。”

魏良臣苦笑一声,复道:“学生乃是内臣,不可干政,亦不能施行此策,然老师却可。”

“我今无比狼狈,复出无望了。”

杨镐亦是苦笑一声,因朝鲜兵败之事他已经恼了皇帝,若非走了郑贵妃门路也不得复出为辽抚。

原是想好好干番事业,不想只做了一年就叫科道弹劾,灰溜溜弃印归乡。如这般境地,他哪里还有机会再复起啊。

除非……

杨镐心念一动,旋即强压下去。

此念让他羞愧,让他脸红啊,也是他心底绝不愿承认的——他此来通州,未必不是想借魏良臣的势再次复出。

“老师正当盛年,又久在关外,将来辽东若有事,则朝廷必会重新启用老师,老师万勿灰心,只需静侯便可!”

魏良臣言语笃定,看着似在安慰杨镐,但不如说是鼓励对方。

“不过老师若再抚辽东,当以蓄发改装为第一严令,务必通行八方……法在必行者,不论何人,严令之下留发留头,不留发者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若不画一,终属二心……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不留发,巧辞争辩,决不轻饶……务叫地方文武各官严行察验,若有为此事持异者,便是进士出身,也当杀无赦。”

这一番话说来,魏良臣语气平淡,无有激动表情,但听在杨镐耳中,却是杀气腾腾的很。

“不想你这个学生比为师更像个武人。”杨镐有感而发。

“文武不分家。”

魏良臣道,为杨镐添满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