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3页)

人的性情就是这样,爱发脾气的人生气起来往往过不了夜,转头就能忘的干干净净,反而是邵循这种平时很能忍让,小事不爱计较的人,看着温和宽容,实际上一旦真的生了气,才让人手足无措,棘手的很。

人家不发脾气,也不吵架,连求和都不好开口。

终于到了腊月二十八,两仪殿封存朱笔不再起印,皇帝和一干官员终于放了假,他从侧殿接上了儿子,一起回了邵循宫里。

在门口还碰到了赵若桐和赵若桑姐妹。

两个女孩子是准备结伴回公主院的,谁知道临走居然还能碰到皇帝,当即都有些头皮发紧。

“儿臣请陛下万安。”

皇帝放开了赵言枢的手,让他似模似样的拱手行礼:“两位姐姐好。”

皇帝对女儿态度相对比较和气温柔,远不如对儿子们严厉,但是他身为人君,又不是那种爽朗容易讨好的性格,如果不是太亲近的人,即使看他不像是含怒,也会下意识的畏惧。

赵若桑每次都是这样,见不着父亲的时候想的都是怎么讨好他,好获得平时得不到的好处和体面,但是真的见到他,反而束手束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觉得自己嘴里那些拙劣的奉承会贻笑大方,别别扭扭的恨不得没有见到他。

结果等皇帝走了又开始后悔,埋怨自己笨嘴拙舌,连句好话都说不出来。

这次也是如此,她一边战战兢兢的站在那里想要说些什么,脑子偏偏跟打了结似的,好不容易看到赵言枢才灵光一闪:“七弟真是越来越稳妥了,我、我瞧着比许多大孩子都聪明懂事,都是陛下教的好……”

皇帝忙完了一摊子事,心情不错,便带着笑意摇了摇头:“朕平日里也顾不上他,都是他母亲和老师在调教,贵妃为人师做得不错,你们趁还没出阁,多问问就是。”

赵若桑见终于无比自然的搭上了话,一边高兴一边又为“出阁”的话题感到羞涩,反而是赵若桐压根没注意什么出阁不出阁的,悄悄抬起眼皮,一门心思的观察皇帝的神情,见他看上去十分正常,对她们姐妹的态度也没有什么不同,心里也不知道是是不是该松一口气。

她低下头小声道:“德妃娘娘和母妃她们都已经回去了。”

皇帝听罢点了点头,低声问道:“贵妃在做什么?”

赵若桐一怔,接着下意识的跟四妹对视了一眼,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这话有点怪,但是她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不动声色的道:“还有一点尾巴没有弄好,娘娘想来还在书房……她这阵子不知道是不是忙的感觉有些闷,看着精神一般呢。”

“闷?”皇帝顿了一下,看向女儿:“你觉得她是因此不舒服的吗?”

赵若桐没有敢肯定,只是低下头:“这就得问娘娘自己了。”

皇帝若有所思,让两个女孩子先回去,自己带着儿子踏进了门。

赵言枢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的去见娘亲,被皇帝提着领子交给了秦氏:“去看看你妹妹又没有哭闹。

次间里邵循盘腿坐在罗汉床上,一只手撑着额角,一只手就着炕桌在纸上写着字,听见近在咫尺的脚步声还没来得及抬头,就被一双手按住了肩膀:“再写什么?”

邵循偏过头去看向皇帝:“怎么这会儿有空……是封笔了?”

皇帝点点头,去摸了摸她的前额:“是不是比平时热了一点?”

邵循道:“您从外面回来,怕是手凉的缘故……阿枢是不是一起回来了?”

“他回来就嚷着要见妹妹,朕没法子,就放他去了,待会儿再叫他来。”

邵循终于露出了笑意:“让他们玩去吧,小孩子成天拘着有什么意思,我又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皇帝这才挤着她跟她坐在一处,凑过去见她面前写的都是珠宝字画之类的清单:“怎么,给各家的赏赐还没拟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