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砖头碰瓷(第7/12页)

罗恭达这样的态度是他有戒备心,公安局长不是平江人,是外来的,而政法委书记是平江的,与姜松岩共过事。

晚上罗恭达回到家对田铃说到这件事,田铃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事情很明了,姜松岩不支持搞“龚家湾”,他有态度苏迪南才敢这么做。罗恭达有点儿受挫的感觉,说这样的话,龚家湾这张牌就难打了。

田铃不屑地说:“有什么难的,姜松岩敬酒不吃就让他吃罚酒。罚他小舅子苏迪南喝点儿酸梅汤,看他买不买你的账,来不来求你?”

罗恭达连连摇头说:“这是剑走偏锋,姜松岩岂是吃这一套的人?弄不好得罪人,什么好处也落不到。”他就差说“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对于田铃的主意罗恭达表面上是一概否定,还经常教育她不要干涉他的工作,但一转身好多事情还是按田铃说的做。他相信在县广播电台做过编辑部主任的田铃,她的主张在他人生的几个关键环节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尝到过甜头,知道她的能耐。

罗恭达对田铃说过,市委的常委会上,根本没有研究,讨论也只是形式,而决定是他的权利。都说处理问题,研究和讨论是必须的,但这个环节放在会上便会很麻烦,推诿、扯皮,人多让你棺材都难抬。在有些问题上罗恭达只与田铃研究,他将情况说到田铃面前,听取她的意见,然后,分歧大的他就认真考虑一番;想法和他一致的,等于验证了他的正确。田铃知道他的这一套,绝对不会因为罗恭达否定她的意见就不高兴。她能够知道事情的结果,罗恭达不主动说,她总可以问吧?

像罗恭达这样以老婆做拐杖、搞夫人政治的基层干部,其实到处都有。他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他从不认为田铃在他面前说的是“枕边风”那样的东西,他觉得田铃比他的秘书、办公室主任还要管用,是他的智囊。不仅仅是智囊那么简单,田铃是他老婆,是他的另一半,对田铃他什么话都能说,这是对其他八个常委做不到的。罗恭达到平江市也四五年了,从市长做到市委书记,身边的常委有一半是从他手上起来的,搞一言堂有基础,依仗他的“威信”。

田铃分析姜松岩的一席话让罗恭达感到不无道理,他也总觉得姜松岩对龚家湾这件事不太支持。都说敲山震虎,敲一下苏迪南未尝不可?你副省长有副省长的做法,我小市委书记有小市委书记的做法。

这种想法下的罗恭达其实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市委书记,他是一个地方的绝对权力,县官不如现管,古代山大王还要求留下买路钱呢,在这个小庙里,他就是大神,过不过得去,还看他几分面子。

搞苏迪南不用兴师动众,在罗恭达的系统中有这样的软件,他只要启动一下程序就可以。公安局传讯苏迪南,留置他四十八小时都是按程序来的。本以为,即使姜松岩不来说情,吓阻苏迪南的目的一定是能够达到的。哪知道,姜松岩根本不把这事当回事不说,苏迪南捅娄子的事情还继续做,做到了他眼皮底下,在殡仪馆将举报信递到省里来人的手上。

夏中天追悼会以后,参加过追悼会的人,大概再难相信所谓的夏中天和苏可可有不正当关系的传言,姜松岩和苏可可在追悼会上的表现让人对他们和夏中天的感情做另样的诠释。夏霓将碑帖拓本归还到文化局以后,罗恭达知道,姜松岩这张牌他怎么也没办法打了,到这个时候,他是很佩服姜松岩的。沉潜,克己,是一个有力量的男人的超拔素质。

龚家湾这件事令罗恭达不单纯在姜松岩这里碰壁,看起来大市的领导也不是真的支持他。一位和他关系好的副书记直言不讳地对他说,拍一个老人的马屁没有意思。一朝天子一朝臣,人家都忙着重新站队,重新洗牌。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即使是龚老欣赏也没有什么意义。再一个方面也验证了他搞龚家湾的徒劳无益,多种渠道的消息表明,李开平书记到龄肯定要退居二线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