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第2/6页)

老秃瓢子终于松口了。

唐湖如释重负地抹掉眼泪,藏住一声冷笑。

——没错,这帮人最怕招来警察或媒体。

所谓“德育学校”“国学班”,细究起来根本不是正规办学,讲师授课也没有任何门槛。

首先,去本地工商局随便注册一个微型企业,经营什么都行——主要为了合法租赁活动场地,不然警局知道组织多人活动该来问话了。

如果办学的人有场地更好,比如在家里开班授课,低调捞钱,那么连注册企业这步都免了。

然后多接触些四五十岁没什么文化又生活不顺的中年人士,如果搭上人脉,跟当地“xx国画研究会”、“xx文艺协会”之类民间机构合作,或者去老年大学发广告,更容易招人。

最后正式开班,先让感兴趣的人试听几天,办便宜的初级班,等他们完全相信德育学校的水平,再办高级班——这种学校根本不划分学期,而是攒够人才开课,一阶阶提升学费,课后作业就是拉来新学员,生源滚滚。

所有的钱转进校长老师个人账户,不以公司名义注册便不用交税,课堂上再随便收几十几百块书本费,小额现金更没人管。

等这学期的授课班办完了,有钱还能买几个广告——不搞网红经济,就在本地的报社上发文章。

互联网冲击下,小城市的纸媒都快饿死了,每期报纸印出来就是送给机关单位擦玻璃,掏钱就能请采编写软文,“xx德育学校立足传统弘扬文化”,登报后拿去忽悠更多人,中年学员不爱上网,只觉得报纸上的肯定靠谱。

招惹警察或者大型媒体可能会有麻烦——但大不了暂时关闭学校,反正开班零成本,又有学员的私人联系方式,休息几个月发条招生朋友圈,原地复活,东山再起。

社会暗流下,一套完整的收割流程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小吕,你收着学费吧。”

王校长淡淡吩咐,AAA吕老师过来取走现金,一张张数过,正式收下这个学生。

——这些钱最终还是一分不少交回他手上,但他从来不当着学员的面沾钱。

“谢谢王校长!”

唐湖冲他深深鞠躬,眉目间满怀敬意。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玩的事情呢?

重返教室,二十余名学员散得七七八八,有个上午听课尤其专注的中年女学员拿了拖把擦地,弄得后排一片水渍。

昨天吃饭遇见的那对母女坐在教室中排,埋头不知写些什么。

唐湖记得,那个女儿名叫帆帆,拎着炸鸡盒子逛到帆帆她妈对面。

两人面前端正摆着楷体描红本,当妈的抄《地藏菩萨本愿经》,女儿跟着抄《弟子规》。

“你们不去吃饭啊?”

唐湖大大咧咧骑在椅子上,仿佛那个痛心疾首斥责全班不守妇道的人是别人。

母女俩齐刷刷抬头,显然留有刚才的冲击性记忆,可架不住她太会套近乎,一来二去聊开,知道帆帆她妈名叫赵丽英,上过半学期课的新学员,周六日才带女儿来。

唐湖看看她手里的抄经本:“这是学校发的书么……噢噢,自己得额外掏钱买啊,花了五十呢?!那你在家抄经多好,自学又不要钱,或者去寺庙祈福,庙里也不要钱。”

“……”

赵丽英放下笔,脸色很不好看:“这个钱不能省,省下的钱会给你带来灾难。”

其实她最初跟面前戴黑框眼镜的女人想法一样,觉得学校收书本费太贵,可老师说该花的钱得花,抄经也是用在正道上,便没动过小家子气的念头。

“省下的钱可以带来炸鸡。”

唐湖呲牙一笑,打开外卖餐盒:“帆帆吃鸡块吗?”

帆帆紧紧盯着香喷喷的炸鸡盒子,一声不吭。

赵丽英抢答:“不吃!”

唐湖戴上点餐附送的一次性手套:“你也是修行之人,学佛不要只学表象。我为凑运费多点一只炸鸡,本来还觉得吃不下,正好看见你俩没去吃饭,便是我们缘分到了。万一帆帆下午饿得前胸贴后背,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你还怪菩萨,菩萨说我把缘分派给你了,自己没留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