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她是他的味觉(第3/9页)

“赔了不少钱,婆娘跟他赌气,带着儿子回了江南娘家。他打算把铺子也转卖了,拿着钱以后就在江南那边安家了。”

姜言意本听得有些心动,一听说得连铺子带院子的买,顿时就怂了。

她摆摆手道:“赵头儿,我哪有这么多钱……”

他目前唯一的巨款就是那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此外还有昨夜“军师”打赏的二两银子,先前做豆腐脑得赏的一吊钱,加起来一共也就一百零三两。

除去这些整的,自己身上只剩在私灶上赚的百来十个铜板。

赵头儿说的那铺子,地段好,又带个一进的院子,怕是少说也得要三百两才能买下来。

赵头儿打断她的话:“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呢。他这铺子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如今打算赁出去,一个月给八百钱就成,你若有意把铺子赁下来,我一会儿带你过去瞧瞧,跟他说道说道,少你一百钱也不是难事。”

这番话下来,姜言意是彻底心动了。

在火头营的时候,她晚间在私灶那一会儿功夫,就能赚个三十四文,到了外面自己开店,只会赚得更多。

而且自己本钱充足,不用担心入不敷出,开店前一个月亏本卖都成,先把名气打出去后面再考虑赚钱的事。

如果西州这地却是太贫,食店生意做不走,她后面不再赁那铺子,换个繁华热闹的州府重头再来也不妨事。

姜言意当即道:“那便劳烦赵头儿您带我去看看。”

赵头儿负责采买这一块几十年了,什么时节买什么菜,都有固定的菜农长期合作,他只需捎个话,再留几个信得过的火头军看着点,自己忙完事情回来检查无误,拉回军营就行。

一行人到了城东买菜的地方,赵头儿跟几个菜农交涉完,又交代了几个火头军几句,便带着姜言意去看铺子。

从城东到都护府大街颇有一段距离,赵头儿拦了一辆骡车,将二人载过去。

路上姜言意发现竟有不少食店,这对姜言意来说是好事。

有这么多人开店卖吃的,就说明有市场,若是压根没人下馆子,自然也就没人开店了。

不过这西州城的繁华还是有点超出了姜言意的想象,她问:“赵头儿,西州瞧着也不富庶,怎开了这么多饭馆?”

赵头儿道:“家中有女人的肯定就是在家吃了,但这边陲之地,母耗子都瞧不见几个,大多数都是没成家的,手上有几个钱要么拿去下馆子,要么就被勾栏院里那些女人给哄了去。”

“而且西州外除了突厥,还有蒙山、大月等小国,时常有商队从关外回来,跑商的人还能自个儿生火做饭不成?”

听完赵头儿的解释,姜言意算是对西州下馆子的消费群体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商队基本上会选择客栈,吃住包揽,省得麻烦。

自己开个小馆子,商队的生意是做不了的,主攻对象还是西州本土人。

骡车行了约莫半刻钟,就到了都护府大街。

姜言意瞧着这条大街两边的房子比别的地方都要气派许多,白墙灰瓦,临街的酒楼茶舍也十分高端大气,这条街裁衣的铺子和卖金银首饰的铺子居多。

姜言意问:“这附近住的约莫都是些达官显贵吧?”

李厨子颇为意外地看她一眼,点头道:“官老爷们都住这一代,那些个地痞无赖都不敢到这一带放肆的,你一个姑娘家,住在这里也放心。”

这一点是姜言意自己还没考虑到的,赵头儿想得这般周全,姜言意心下对他又感激了几分。

赵头儿说的铺子和都护府毗邻。

都护府院墙比那铺子高了三尺有余,远远瞧着,铺子的门楣莫名地低矮得有些可怜。

大白天的,铺子的门竟是紧闭的。

赵头儿还道莫不是他那亲戚出了什么事,赶紧拍门,里面传出一个中年男人的嗓音:“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