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页)

“中午再炒。”姜言意拿起一个螺蛳用软刷刷干净后,用剪子剪去螺尾。螺蛳的内脏在尾部,食用前必须处理干净。

这螺蛳已经用清水泡了一天一夜,中途换过几次水,也加了香油,沙吐得很干净。

刘婆子见状过去帮忙,她常年做农活,手劲儿比姜言意还大些,剪起螺尾也不费劲。

姜言意则去吊汤。

螺蛳粉的精髓几乎全在汤里,她把猪骨和鸡架子焯水后,往锅里重新加水,放了几片生姜,添了一匙米酒,又挽了个葱结扔进去。

螺蛳处理好后,冷水入锅焯水,加葱姜、料酒去腥,水开后再煮小半刻钟捞起来,螺蛳厣基本上就被煮掉了。

螺蛳粉的臭,不是来源于螺蛳,而是酸笋。

姜言意泡的酸笋用的原料是过年时陈娘子送给她的冬笋,泡到现在,泡菜坛的盖子一揭,臭味太过霸道,有时候传到前边院子里,楚言归都得遣楚忠过来问问是不是厨房这边出什么事了。

泡好的酸笋洗干净后切丝,年前收获的辣椒她也泡了不少,不过是捞了籽儿再泡的,籽儿现在已经是地里的辣椒苗了。

泡椒剁碎,酸豇豆和酸萝卜切丁,泡发的大黑木耳切丝。

炒料前,姜言意先提炼了葱油,用一半葱油一半豚油下锅加热后,还什么都没往锅里放,光是随着热气升上来的油味就有一股浓浓的葱香。

丢进姜蒜爆香后味儿更甚,放辣椒炒出红油,倒入酸笋翻炒,紧跟着放入八角、桂皮、白芷、紫苏等十多味香料,炒出香味来了,才把焯过水的螺丝倒进去继续炒。

刘婆子在灶台后边看火,闻着锅里呛鼻的香味,心里一阵犯嘀咕,想着姜言意方才还说早上用螺蛳粉煮汤,怎地转眼就炒起螺蛳来了。

不过对于自家这位东家的厨艺,刘婆子还是有所耳闻,哪怕昨天已经尝过了姜言意的手艺,今早闻着锅里炒田螺的香味,还是直咽唾沫,夸道:“同样是这些香料,到了东家手里,做出来怎就这般香哩!”

姜言意一边翻炒一边道:“下料的顺序、炒料的火候、起锅的时辰都讲究,哪一步有出入,做出来的味儿就始终差一截。”

“东家说的是。”刘婆子笑着连连附和。

螺蛳炒好后,锅里倒入吊好的高汤继续煮,姜言意则另用一口小锅炸起花生米和腐竹。

腐竹是用豆腐皮做的,刘婆子之前听说姜言意一行人要来庄子上,事先推了豆腐,顺带起了几张豆皮。

油温上来后转小火,倒入花生米时锅里“嗞”了一声,油层上方翻滚起小泡,花生米表皮的颜色慢慢变深,姜言意时不时用铲子推一推,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就把花生米捞起来,继续炸腐竹。

昨天做老鸭汤,姜言意把鸭掌留下来了,她用锅里剩下的油把鸭掌炸了两遍,才放入螺蛳汤里一起煮,又放了点糖提醇增鲜。

卤蛋是昨夜就卤好的,直接放入汤里一起煮就行。

螺蛳粉要想吃起来爽口弹滑,粉得用陈年米来做,面坊的老师傅们做面是一把好手,作粉的功夫也不差,姜言意带来庄子的粉条,就是面坊师傅们做的。

冷水泡发才能最大程度保留米粉的弹性,泡软的粉条直接清水下锅,煮软后捞进碗里,淋上吊好的汤汁,铺上几片焯过水断生的菜叶,卧上切开的卤蛋,再放进煮得软烂香浓的鸭掌,缀上酸豇豆、酸笋丝、油炸花生米、腐竹,再添几段香菜。

姜言意自己馋得恨不得立即端起碗来上一口,给她打下手的刘婆子却是一脸欲言又止。

这粉看着是挺好吃的,怎地味道闻起来这么怪呢?

她不好意思说姜言意煮得不好吃,只在姜言意催促她给楚言归和陈国公送过去时,犹豫道:“这……东家,真要送过去?”

姜言意点头:“快送去吧,不然一会儿就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