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背负着所有人的希望(第2/4页)

直到2001年第73届奥斯卡,《卧虎藏龙》当年因为香江已经有选送的电影了,所以最终以宝岛的名额提名,并且拿下了最佳外语片等多个奖项。

那一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介绍这部电影的时候,只会说这是宝岛电影。

虽然绝大多数观众因《卧虎藏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归根到底,这部电影却不能算作国产电影的胜利,毕竟这是一部中美合作的产物,而且从整体内容来看,这也是一部很成功的以东方文化包裹西方价值观的作品。

兜兜转转那么多年,无数国内导演梦寐以求的小金人最终以这种方式实现,到底还是不甘心的,算是彻底影响了电影行业对奥斯卡的心态。

不光光是奥斯卡,同时也让稳中求进的电影行业,开始了激进式地发展。

九十年代投资一千万的电影都是大制作了,而经过《卧虎藏龙》之后,真正的国产大制作,才终于出现。

《英雄》是划时代的大片,也是国产电影正式与国际接轨的一座里程碑。

当时被骂惨了,和之前国内的写实主义导向的电影环境截然不同,让所有人都消化不良,甚至当时很多人除了知道这部电影场景很华丽外,压根搞不懂它在讲什么。

虽然在海外很受欢迎,奥斯卡评委们也对《英雄》大家赞赏,但是目的性太强了,又有《卧虎藏龙》在前,也只是提名,没有拿奖。

之后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等电影,几乎都是古装大片题材加全明星阵容加铺天盖地的宣传,相似的配方相似的味道,以及满怀的野心与斗志,在那一时期,国内导演们对于奥斯卡的执念还是很深很热切的。

这些电影的意图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业内人士也是都在一股脑地生产他们自认为奥斯卡评委会喜欢的华国电影类型,只可惜这些套路最终都是不奏效的。

这些电影,有一半的目的,甚至可以说最大的目标,就是冲奥,复制《卧虎藏龙》的成功。

不过这些大片都失败了,被打击到了之后,冲奥的心思都淡了。

“本来《金陵十三钗》算是最后一搏了,失败了之后,包括上面也没太大的想法。”

韩三坪没好意思说,光电选《楚门的世界》压根没想拿奖,只是给李谦一个符合地位的名额而已,已经是无所谓了。

韩三坪说着也略有些兴奋了起来,接着道,“可是这次《出门的世界》提名了,而且好莱坞那边对电影的评价也不低,总局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金陵十三钗》之前确实是最后的希望,全片既植根于华国的惨痛历史,同时又以外国传教士的视角来描述,不仅比之前的那些古装大片多了一份现实意义,同时还多了一份中西结合的讨巧性。

也是一部冲奥电影,正因为如此,张韦平在贺岁档骂韩三坪座山雕,韩三坪一点反应都没有,中影旗下的院线,依旧给了全力支持。

也就是说,光电好不容易熄灭的希望,被李谦又给点燃了。

这李谦只能摊摊手了,“可是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啊,一百万美元的公关费已经交给华纳了,他们该做的也做了,几千个评委,除非是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只能等着了。”

奥斯卡这点优势是其他奖项比不了的,数千名评委,就意味着除非是绝对的优势,某些特殊的电影,否则相比其他奖项,几乎可以说是绝对公平了。

“100万美元?你真要捧个小金人回来,所有公关费上面都给你报销了,还额外有奖金!”韩三坪道。

“……”

李谦无语了,这算是怎么回事,搞得跟对小孩说,你靠一百愤分奖励十块钱一样。

考试那靠的是自己的水平,主要是认真学,不笨,够努力,毕竟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可奥斯卡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