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属于华国特色的科幻片(第4/4页)

这也是布尔什维克美学的统一,上个世纪初,苏连想要创造新的美学,以抵抗来自资产阶级的骚扰影响,防止其腐蚀社会主义艺术。

在所有的艺术中,建筑才是唯一一个持久的、巨大的、在公共场合展出的象征,可以说建筑是艺术的公开表达。

在20世纪20年代末斯太琳上台后,建筑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在整个领域加强苏维埃的言论和集体认同,纪念碑、工业图案以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紧密融合,成为了苏连建筑项目的核心。

这些风格,随着当年苏连援建了我国几百个建筑项目,在国内保留了下来,在各大城市一直用到了今天,而且大部分都是集体住宅、工人新村。

《流浪地球》里,面对极端环境和长达100代人的流浪计划,全世界的人类必须团结起来,一座座地下城就如同一个个占地极广、数万人集体生活的工人新村,同吃同住一同上学一起过年,共同组成了命运共同体,这也和选用苏连美学作为基本设定不谋而合。

很多地方,包括装载车这些,都是苏式风格,这个行星发动机,也是我根据已经废弃的保加利亚公产谠总部设计的……”

看着郭凡满脸兴奋地述说着自己的想法,以及这里面的深意,之前只是感慨概念图的科幻感,可是听了他的想法,才明白这里面有这么多的深意。

“这才是咱们华国的科幻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