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页)

如今虽是乱世,然而此时能入濯龙园的官员,在家总能吃些汤饼,用的仍是精米细面。

这等粗糙麦饭,自然有些难以下咽。

刘协先端起碗来,底下人只好跟着扒饭。

刘协看众人皱着眉头、伸直脖子往下咽的样子,虽然自己也觉口中麦饭粗粝,仍是细细咀嚼后咽了下去。

一碗麦饭用完,刘协将空碗递给汪雨,道:“朕与诸君,说起来尊贵,然而究其根本,原是不事生产之人,全凭百姓供养。我等每日用的精米细面,还要挑剔饮食,多好远方之物。供养我等的百姓,每日能有这样一碗麦饭,却已殊为不易。多的话朕也不必再讲,诸君都是饱学之士,圣人的书里也都写着的。”

众人听了,心中各有思量。

伏德见母亲皱眉细咀,知她牙口不好,因悄声道:“母亲,给儿子吧。陛下不会怪罪的。”

阳安大长公主不语摇头,慢慢将一口麦饭都咽了下去,才轻声道:“难道我是怕陛下怪罪么?”

伏德望着母亲。

阳安大长公主望向皇帝,感叹道:“祖宗都看着的。”

她原是桓帝长女。桓帝驾崩无子,才有了灵帝继位。灵帝崩,而有少帝刘辩。董卓入洛阳,更立新君,而有刘协。

阳安大长公主这一生,经历了太多起伏,才等到一个刘协,以继先父之志,以承大汉天下。

一时用过麦饭,众人散去,伏德要跟随在皇帝身边。

阳安大长公主刘华起身迟缓,柔夫人与刘清忙一左一右扶住她。

刘华左右一望,道:“你们年轻,还能看到好时候。”

刘清笑道:“姑母这是怎么了?十八岁的人说这等话作甚?”

众人都笑了。

刘华又向柔夫人道:“听闻温侯不日启程,你我相交一场。我设宴送你,你来不来?”

柔夫人忙笑道:“大长公主给妾身设宴,妾身何德何能?只明日将军要带我出城,别的时候只要殿下发话。”她很愿意离开长安,离开这个掩埋了她亏心事的地方,因此神情雀跃。

“出城?”阳安大长公主笑道:“这就要离开了长安了。怎么还赶着这两日出城?”

柔夫人粉面含羞,在阳安大长公主耳边低声吐出两个字,“求子。”

阳安大长公主了然,笑着拍她手背。

刘清见她俩笑得神秘,不解追问道:“怎么啦?我没听到——柔夫人你也告诉告诉我呀!”

于是阳安大长公主与柔夫人笑得越发欢快了。

柔夫人笑叹道:“还是我那婢女告诉的好地方。从前原是我误会她了。”

阳安大长公主听在耳中,心神一凝,仍是笑着,没有再说什么。

另一边淳于阳揽着马超肩膀,指着在前面与皇帝同行的吕布道:“瞧见没?那就是温侯,你不是一直想会一会么?”

马超抬眸,看向小皇帝身旁那健硕男子的背影,道:“他就是朝中第一猛将了?”

淳于阳笑道:“你好大的口气。”

马超年少勇健,困在长安走不脱,也不甘只做一员小将。在羌地,要成为最强勇者,最快的途径便是打败原本的最强勇者。

两人正在说话,张绣从旁过来,笑道:“淳于校尉,马小将军,换了衣裳要去哪儿?”他在朝中没有根基,便要先与年龄相仿的武将们交好。

淳于阳看他一眼,笑道:“原来是张小将军,今日好一出英雄救美。”

张绣不好说什么,只腼腆一笑。

淳于阳想到皇帝的交待,便道:“我们俩正要去东山野猎,输了的人出一匹好马。你敢不敢来?”

张绣正愁不得法融入,闻言忙笑道:“走走走。我若输了,愿出两匹西凉好马!”

三人便出了皇宫,张绣与马超各领亲兵十数人,淳于阳独领精兵百人,同往东山而去。

王允却还在宫中,不是他走得慢,而是他换完衣裳出来,就给众人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