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8页)

孙权方才脱口而出那一句“臣更想留在陛下身边”,并非没有报着某种希望——希望皇帝听了他的衷心之语,能特例将他留在长安,哪怕只是多留一二年也好。此刻听皇帝徐徐道来,孙权心知陛下已决意令他回到江东。陛下如此恳切,又对他们兄弟二人寄予厚望,他明明该感到振奋的,可终究难掩心底那一丝淡淡的失落。

江东故土,天地再广阔,可他此刻仍是……更想留在陛下身边。

他不知道如曹昂、杨修等人跟随在皇帝身边,是否是与他一般的心情。但他自从两年多前来到长安,也曾伴驾出游,至于潼关,沿着黄河南岸走走停停,曾陪伴皇帝见过黄河夜晚岸边的篝火,也曾陪伴皇帝见过干旱田地里孩童指尖的蝗虫。陛下好像有一条别人都看不见的路,他从不迷茫,从不犹豫,一往无前走在那条路上,眼下的困境,天下的乱局,都不能使他动摇分毫。而只要跟随在陛下身边,他仿佛也一同走在了那条路上,不会迷茫,不会犹豫,亦不会不安,一颗心是从未有过的坚定从容。

哪怕是不得不离开陛下身边,他仍希望能追随陛下,走那一条陛下踏过的路。

千言万语萦绕在孙权胸口,他张口想要说话,却吐不出此中心绪之万一。

“你今日原是打定主意要跟着朕了。”刘协换了轻松的口吻,打量着孙权仍是如常的郎官衣裳,笑道:“取朕的骑射服来,给他换上。”

皇帝出行,底下自然备着好几套替换的衣裳。

闻言,汪雨立时又捧了一套黑色骑装呈到孙权面前。

虽然皇帝厉行节俭,但这骑装细微处仍能看出与常人衣裳不同,前后绣有精美云纹,袖口领口以暗线隐约织就吉祥如意的文字。

一时孙权换上皇帝的骑射服,下马给皇帝看。

刘协笑着点头,道:“朕原就看你与朕身量相仿。朕不好下场,否则他们都让着朕,朕没意思,他们也没意思。就由你代朕下场,若是得不了头筹,可不要回来见朕。”他话虽是如此说,但眉目含笑,显然是调侃孙权的,于是又命人将自己用的箭囊与弓箭都给孙权,笑道:“去吧,叫朕看看孙家儿郎的本事!”

孙权手持皇帝的弓箭,受此激励,原本低落的心情也转为亢奋,当即朗声道:“陛下您就瞧着吧!绝不给您丢人!”说着翻身上马,一夹马肚,那马便泼风似得冲了出去,追着先前众儿郎消失的方向,深入密林之中。

刘协望着他的背影,摇头一笑,当真是少年人,便下马,由从人牵马,对曹昂道:“他们且去争先,你陪朕走走。”

曹昂便下马,走到皇帝身边。

而杨修、淳于阳等人也都下马,只远远跟随在后面。

刘协在前,曹昂错后半步,两人走在蓊郁的山间花木中,时闻潺潺流水之声,正是长安温暖的夏日光阴。

“朕留张绣在益州,统管益州兵马。”刘协开口,谈的却并非山水,仍是天下,“他怎么说?”

“张绣很是感激,给臣来信致谢,”曹昂微笑道:“还送了臣两箱珠宝。”

“哦?”

曹昂便将当日张绣赶到河东郡见他之时,空着两手的事情说了,“他恐怕以为臣是在索贿。”

“他在益州才多久,就盘剥得这么多珠宝?”

“也未必是他盘剥而来。益州士族多有积蓄,有不想外迁的,也有想迁去特定地方的,难免会有贿赂于张绣的。”

“这些当地士族,隐瞒人口,就为了昧下赋税,给朕的臣子送礼,却是大方得很。也好,你就仍叫张绣送金银珠宝给你,再由张绣去盘剥那些士族。”

“好。”曹昂轻声应道。

刘协原是讽刺益州士族,出言调侃,带了些薄怒的,原以为曹昂会出言解劝,谁知他竟应了一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