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疯狂的刺激(第3/4页)

有份量的大国,都因为自身有条约,无法组织缔约,那么就只能小国上了。

本着试一试的想法,大家又推出了荷兰。虽然自身实力不济,但是作为中立运动的发起者,由他们组织也说得过去。

很遗憾,荷兰政府同样不傻。西班牙和俄国两个大国都不愿意当出头鸟,他们这个小国,有什么资格带这个头?

真以为带头大哥好当,这玩意儿可是要拉仇恨的,事后肯定要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报复。

就如同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成为了盟主,牛逼哄哄的袁家就先被拿出来祭了旗。

意识到了中立不靠谱,那就只能下场站队了。反正都是要站队,为什么不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

现在谈条件没有意义,承诺再多也是空头支票,最终能不能兑现,能够兑现多少还是要看维也纳政府。

根据反法战争的经验,大家都明白维也纳政府分赃规矩。总结起来就是:贡献多得多拿,先站队的多拿。

当然,站队归站队,大家还是要考虑英国人的反应。皇家还是很牛逼的,没有人敢保证这次一定能够将不列颠拉下马。

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个站队的肯定是最遭记恨的,未来肯定要承受最猛烈的报复。

纵使有神圣罗马帝国兜着,也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能力承受反噬。

好在,皮厚耐操的俄国人不怕英国人报复,沙皇政府率先跳出来站队,帮大家解决了这个烦恼。

第一个各国不敢抢,第二就是大家一起抢。各国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站队,无意中又造就了一个世界未解之谜。

解释是不可能解释的,被误会就误会好了。让英国人就在郁闷中跌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没准过上几十年,这还会成为佐证他弗朗茨大帝“天选之子”、“天命所归”、“上帝选择”……的有力证据。

事实上,类似的说法早就有提出了。尤其宗教届人士,早早就认定了弗朗茨是“上帝眷顾的人”。

理由非常简单,从异教徒手中收复了圣地,受到了上帝的眷顾。

神圣罗马帝国能够复兴,也被他们解读为上帝眷顾的结果。包括法兰西的没落,宗教届人士也给出了有力解释:勾结异教徒,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如果这套理论应验的话,接下来就该轮到不列颠倒霉了。不过反过来想,不列颠一旦衰落,又再次印证了这套理论。

如果英国人抗住这次冲击,估摸着他们又要说这是上帝的一次考验。只要能够坚定信仰,下一次一定能够胜利。

没有毛病,纵使大英帝国的底蕴再怎么厚实,也改变不了现在掉队的本质。

能够撑过一次挑战,就已经非常牛逼了;再来第二次,不列颠肯定是承受不起。

不得不承认,神棍还是有水平的。甭管局势怎么发展,他们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

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望着窗外飘零的雪花,弗朗茨背对着儿子问道:“英国人还没有宣战么?”

虽然战争爆发的越晚,对神圣罗马帝国越有利。但是反英同盟都快要集结完成了,英国人这个大反派还是迟迟不肯登场,这让人情何以堪。

若不是为了将引发战争的责任甩锅给英国人,弗朗茨都想要抢先对英国人宣战,省得等起来心慌。

“还没有。”

从腓特烈无奈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已经不是弗朗茨第一次问了。或许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弗朗茨的性子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

停顿了一下之后,腓特烈又继续解释道:“根据我们收到的情报,英国议会还在吵吵吵。

在昨天上午的会议中,甚至还因为两名议员争执升级演变成为了一次大群架,共计有三名议员因伤势过重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