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党争要公开(第2/3页)

不过恰巧的是,宁渝知道这两个法子,可是他并不会把希望单纯寄托在这个上面,因为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其实都说明了问题,那就是厂卫和密折,到了后期作用就基本无效了,再难发挥出他们应该有的效果。

宁渝微微沉吟了一番,“崔卿,眼下我大楚正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若是以过往常理去看待党争,只怕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你明白吗?”

“工商大兴……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崔万采微微叹了口气,在面前这位皇帝的扶持下,工商大兴已经不再只是一句空话,在南京、上海、武汉乃至于其他的许多地方,都已经有许多工业开始拔地而起,而蒸汽机、织布机的运用,也几乎改变了过往的一切生产方式。

像传统的男耕女织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无地农民都选择走进了城里,走进了工厂中开始日复一日进行劳作,虽然相比起过去要劳累许多,可是赚取的钱财也不是种地能够比拟的,甚至还有许多半大小子都进了工厂讨饭吃。

至于传统的农家土布,也开始在蒸汽机和织布机面前溃败,大量质量优质且价格便宜的机制布开始挤占市场,而传统农家土布的价格则飞速下降,很多家庭式的织布作坊也纷纷倒闭,大量女工走进了大型织布工厂……

工商界逐渐在扩大自己的影响,也会对朝廷的政局造成一定的改变,其背后的勋贵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也开始大规模投入资金和关系进入工商界,这一点虽然是皇帝的授意,可也是工商大兴的体现。

工商大兴对传统士绅阶层造成的威胁,要远远比宁渝当初对士绅的打击要大,而新出的田税政策则是在这个趋势上狠狠推动了一把,使得不少士绅也开始往商绅进行转变。

“工商大兴,百姓就不能再继续束缚在土地上面,就需要打破士绅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朝廷的士林一派虽然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可是他们还是想争,争是却是对朝廷政局的掌控,想要让朕慢下来……”

宁渝轻轻叹口气,这一次士林派和勋贵派围绕直隶知府和上海知府的争夺,并不是一个偶然,因为这两个地方便是目前工商大兴的关键地区。

崔万采苦笑道:“陛下,正因为如此,眼下的党争才会演变成为这么复杂的局面……或许,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能会更好一些。”

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一切何尝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

倘若勋贵派和工商界发展过快,第一个感觉到不安的绝对是皇帝本人,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一方面扶持工商,另一方面又要大力提拔士林派的李绂和薛海云等人了。

宁渝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些许明悟之色,轻声道:“既然党争无法避免,与其让他们私下串联造成不可控的危险,何不让他们堂堂正正地进行党争呢?”

……

南京城,软翠楼。

初春的天气里,气候还算是非常宜人的,在阵阵丝竹声中,数人正团团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摆着一桌精致的酒宴,都是江南正当时的菜肴,还有一壶美酒放在旁边。

只是相对于酒宴之美,坐着的数人脸色却显得不是那么好看,为首一人正是当今工商部尚书宁忠海,其次便是组织部尚书程望,另外还有数人陪坐,其中一人正是陷入京察风波中心之人——应天知府董成玉。

宁忠海作为当今王叔,又执掌工商部尚书之职位,堪称位高权重,亦是勋臣派领袖,因此他平日里也经常会宴请一些好友和看重的大臣们,只是往日里众人都是谈笑风生,倒不似今日这般气氛凝重。

当然大家心里都明白为何会如此,还是因为京察一事中,给发展得顺风顺水的勋臣派一记闷头棍,虽然应天知府董成玉和上海知府盛奇被保了下来,可是其他中低阶层的官吏们,却被罢免了许多位,甚至还有一些人直接进了大牢中等待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