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2/3页)

电,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他的存在,摩擦起电更是在公元前后被当时世界各文明国度的人民发现并且记录了下来。但是电学真正有了理论基础,还得到1600年,英王伊丽莎白的御医,大科学家吉尔伯特的名著《论磁学》的出版。

在这本书里,吉尔伯特确认,整个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磁铁分两级,磁场和天空中雷电的产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认知,为电学上升为一种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708年,英国人沃尔提出理论:雷电是由地球磁场引导静电产生的。1746年,英国人莱顿根据沃尔的理论,发明了能够储存静电的莱顿瓶——这是电池的雏形。1748年,英国美洲殖民地的富兰克林也据此发明了避雷针。

1752年,富兰克林又做了一个著名的雷电夜放风筝的实验,证实了天空中的雷电和人类自己产生的静电是同一物质(这是极为危险的实验,切勿模仿)。

到了1799年,意大利人伏打证明了多种金属的电压系列——即,不同金属传导电,其形成的电压是有差距的。电就此有了正电和负电的区分。然后他又根据不同金属之间的电压差发明了大名鼎鼎的伏打电池。电,从此以后是真正可以由人自行制造、储存并且使用的了。

有了伏打电池做基础,电学理论的发展才进入了快车道。

1820年,安培定律诞生,电流有了基本单位。

1826年,欧姆定律诞生,电阻有了单位,电路的铺设有了基础。

1831年,第一台电报机在俄罗斯诞生。同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电力能够得以实用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1832年,第一台基于电磁感应理论制造的发电机诞生。

1834年,第一台电动机在俄罗斯诞生。

1837年,五针式电报机投入实用,有线电报诞生。同年,莫尔斯电码诞生。

1851年,第一条链接英法的海底电缆投入使用。

1860年,炭丝灯泡诞生,之后爱迪生持续将其进行改良,电灯实用性不断提高。各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到了1932年,日本人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这是世界各国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灯泡。

1876年,贝尔以专利申请到达时间比同行格雷早两个小时,获得电话专利。电话进入人类的生活。

1882年,英国人发明了变压器。

1885年,美国西屋公司改良了变压器,使其得以投入实际运用。

1889年,西屋公司开建第一个为大众广泛服务的大型发电厂,1892年正式发电、送电。完整的电力体系至此有了基本雏形。

1891年,自动交换机诞生。

1895年,马可尼无线电报技术投入实用。

1896年,特斯拉交流发电机投入运营……

翻开电学的斑斑历史,在感叹一代代人杰前赴后继,发现、发明诸多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能相对容易的看到,电学的发展,在1799年伏打发明电池前进展非常缓慢,基本上都是理论的积累。但自从有了电池,科学家有了稳定、安全的电力来源后,电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就迅速的在理论、通信、照明、电力设备、电力动力等诸多方面全线取得突破!

所谓电磁感应理论,说的简单点,就是把一根铜丝的两头,分别绑在磁铁的正负极,形成一个闭环回路。然后用一根金属棒在磁铁的正负极之间不断移动。随着磁力线被不断切割,磁通量变化,就会形成感应电流。

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个回路存在,只要金属棒在不断的移动切割磁力线,那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感应电流。

毫无疑问,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人类驯服电力,将其投入实用的最重要的理论。有了这个理论,机械能就可以转化为电能。但是,在没有磁学、电学理论支撑,没有电池这个电力储存设备的支持。直接从电磁感应理论开始做起,这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