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天启御驾亲征(第2/3页)

最近这一年,朕亲自坐镇京城,主持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构改革,总体而言稳步推进,收效非常明显。各个地方政府,至少在省一级,机构已经完全健全并且有效履职了。各地的中低级公务员,也逐步的取代了以前的胥吏和差役。政府职能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因为战争,国家一下子撒出去这么多银子,也刺激了民间经济的爆发。总体而言,大明正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已经不是中兴了,而是超越了大明最强盛的永乐、仁宣时代!

不过,现在这远征印度才一年呢,军中大将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如曹文诏、刘招孙出身于横海卫以及方山系的将领还好。像毛文龙这样的将领,居然公开的在奏章里请求朕暂时停了这次远征?

在征印这件事上,朕是犯了点错。朕心里老是记得后世阿三们的种种奇葩,本能的小看了他们。但是,此时的三哥们,还处在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下。这个国家,其实还处于上升期。比起历史本位面上,到了18世纪,已经是一盘散沙的莫卧儿,不知道强了多少。至少,历史本位面上发生于1757年普拉西战役,900英国人加2000印度当地雇佣兵对阵孟加拉王公的七万大军。英军只打死了对方500人,孟加拉人就全军崩溃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的莫卧儿帝国军队里,是不会上演的。

但是,这个莫卧儿虽然远比18世纪的莫卧儿强。但朕的大明能够动员的力量,也绝对不是那个时候的英国人可以比拟的!

双手更加用力的按在了这颗歪脖子树上:朕最近一两年反复在煤山寻觅,就是这棵树长得最像了,想来这就是历史本位面的十一年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地方了吧?这里真是一个值得朕经常来反思自省的地方啊。

在这棵树前沉思许久后,朱由栋终于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退了出来:“方正化。”

“奴婢在。”

“传朕旨意,明日,不,一个时辰后,让内阁、枢密院、锦衣卫三品以上官员,到乾清宫议事。”

“遵旨。”

……

随着这一天国务会议的结束,无数信使从北京城外飞驰而出,奔向全国乃至诸多的藩属国。

7月15日,浙江乌程。

“圣旨到,温体仁接旨。”

“臣温体仁恭请天安。”

“圣躬安……皇上旨意,任命温体仁为孟加拉总督,不必来京陛见,即日起行赴任!”

“臣,领旨谢恩。”

7月18日,福国王京汉城。

“福国师临阵脱逃,动摇整条防线,进而导致我大明征印大业受挫一时。福国知罪否?知耻否?着令福国重建两师,三月内登船赴印作战,再有临阵脱逃,坑害友军者,除国!”

“臣朱常洵知罪矣,臣当亲率三万精锐赴印作战,再有临阵脱逃之事,臣绝不生还汉城!”

7月21日,日本国大阪城。

“日本师骁勇忠诚,死战不退,朕实感之。今赐下金币万枚,银元五十万,抚恤阵亡将士之家属。并将日本师之忠勇写入邸报,明发大明及其属国。着令日本关白,再组建两师,三月内登船赴印作战!”

“臣丰臣栋秀叩谢天恩,臣将亲自率军赴印,以供吾皇驱驰。”

“高攀龙、杨涟、左光斗诸人,多年来抚育亡国遗孤,辅佐少君稳定日本,功莫大焉。自今日起,解除其流放之身,准许自由来往大明本土及藩属诸国。并征召三人为孟加拉总督区学政,即日起行就任!”

“臣等领旨,恭谢天恩。”

除了福国和朝鲜,在桂国、在唐国、周国、秦国、晋国……诸多藩属国,全部接到了朱由栋的圣旨。这些藩属国中,如战斗力靠谱的桂、唐、周等,也是要求增派军队。而秦、晋等则是严加斥责后,要求他们增派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