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凯旋(第2/3页)

关山率领数万将士清剿扬州与东扬州境内的保皇党,不过这些保皇党都很识时务,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投降,倒是没再费多少兵力。

裴凛之代拟诏书,呼吁各州刺史向新皇萧彧效力。

七月中旬,萧彧在番禺接到了裴凛之的捷报,激动得手舞足蹈:“太好了!太好了!凛之赢了!”

闵翀听完大声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萧彧望向殿外,明媚的烈阳肆意灿烂地泼洒着,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他大手一挥:“众爱卿听令:大家都回去收拾东西,择日迁都!”

众臣匐匍在地:“恭贺陛下!臣等遵旨!”

萧彧又将裴凛之的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内心的激动之情还是难以言喻。太好了,凛之马上就会回来了,他们很快就能见面了,他们足足分别一年四个月了,这还是头一次分开这么久。

北边捷报传来,番禺城内如炸开了锅,裴将军太厉害了!已经成功推翻了暴君萧祎,他们的陛下终于名正言顺了,而且很快就要还都建业。

不过这也意味着大家的生活即将发生巨大改变,从北边迁过来的官员尤为期待,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七月二十一日,番禺城外的码头上来了二十几艘大船,为首的船上挂着一面巨大的帅旗,旁边一面旗印着“裴”字,船首立着一位英武非凡的青年将军。

萧彧身着衮服流冕,以最隆重的规格迎接凯旋的裴凛之。

裴凛之下得船来,在萧彧身前就要单膝跪下,被萧彧一把托住手臂:“凛之辛苦了,快快请起。”

裴凛之站起来,仔仔细细端详萧彧的脸,这一眼似有万年:“陛下,凛之幸不辱命,勉强完成了陛下所托。”

萧彧满含深情地看着裴凛之,他黑了不少,依旧是那么帅气,甚至比从前更多了几分味道,那是一个有了阅历的男人身上所拥有的气质,他眼中的笑意隐藏不住:“很好,太好了!咱们回家!”

“师父,欢迎回家!”一个清脆的童声响起来。

裴凛之低头一看:“嗬!阿平长这么高了,门牙还掉了。”伸手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

阿平已经七岁了,他身量比走之前高了一截,模样也变了不少,隐隐有了小少年的英气,被裴凛之说到牙齿,赶紧捂住嘴,不好意思地笑了。

萧彧笑着说:“阿平现在是个大孩子了,懂事不少,还能帮我不少忙呢。走吧,回家了。”

裴凛之一一和大家打招呼,看到吉海的时候吃了一惊:“吉海也长这么高了?武功没有落下吧?”

吉海摇头:“没有,师父。”

裴凛之笑着说:“那就好。”

萧彧说:“回头让吉海跟着你吧,他是个将帅之才,跟在我身边有点浪费。”

裴凛之点头:“好。”

上了马车,一路上裴凛之说起萧祎一把火烧了皇宫的事,十分遗憾:“我已经让人去修葺了。宫里暂时没法住,回建业后便住在我府上吧。”

萧彧说:“我看皇宫也不必浪费钱重修,就住国公府吧,将来一统天下,还要迁都的。”

裴凛之诧异地看着他:“陛下打算迁都哪里?”

萧彧说:“更北一点吧,长安和洛阳都不错。”只有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才会定都建业,他若是一统天下,定都建业明显就不合适,不足以对北方的胡人起到震慑作用。

裴凛之颔首:“等将胡人赶到长城以北,是该迁都往内陆去。那就暂时住在国公府吧,国公府也够大,除了我也没什么人住。”

萧彧问:“你家中亲人呢?”

裴凛之摇头:“姑母已经病故,再也没有亲人了。”

萧彧将手覆在他的手背上:“节哀。”

裴凛之叹息:“只是遗憾当初没将她接到崖州去尽孝。我担心她受不了崖州的苦热,不成想,竟再也无机会尽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