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十八(第3/5页)

她只能在心里悄悄念佛经,祈求佛祖保佑她家娘子否极泰来。

然而事与愿违,午后随随的热度又高了起来。

她心里一松快,原本勉强压住的病势便排山倒海般地压来,好像要将二十多年的份一起还回来。

到了傍晚,她的意识已经不太清楚了,竟还打起了摆子。

春条听她口中喃喃低语,把耳朵凑上去:“娘子说什么?”

随随紧闭双眼,只是低低地唤着“殿下”,一声又一声。

春条的眼泪夺眶而出,跑到院中,一边哭一边捶门。

院外时刻有人守着,听说鹿娘子不好,连忙去找福伯。

福伯立即赶了过来。

春条隔着门哭道:“福伯,我家娘子怎么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勤勤恳恳地伺候殿下一场,便是他不要这个人了,好歹也是一条人命呐……求求你老人家,救救我家娘子,奴婢给你磕头,祝你长命百岁。”

说着跪倒在地,隔着门“咚咚”地磕起头来。

福伯听了也是心酸不已,他也算是看着殿下长大的,万万没想到他竟这样狠心。

“春条姑娘莫急,已叫人去请大夫了,老奴这就去王府。”

这时暮鼓已动,福伯也顾不上会不会遇上金吾卫,牵了马便向城北疾驰而去。

到得平康坊附近,一辆锦帷朱轮马车从坊门里驶出来,福伯只觉得那车看着眼熟,正思忖着,一人撩开车帘探出头来:“这不是福伯么,急匆匆的到哪里去?”

车里的却是豫章王桓明珪。

福伯以前在王府当差,豫章王时常来找齐王,他也是相熟的。

府里的事不该告诉外人,但他也知道自己去王府找齐王殿下,很可能又叫侍卫拦在外面,人命关天的事,也就顾不得规矩了,他便咬咬牙,将鹿随随病重眼看着快要不行的事告诉了豫章王。

桓明珪吃了一惊,平日的玩世不恭荡然无存:“你家殿下呢?”

福伯欲言又止:“殿下事忙,这两个月不怎么顾得上常安坊这边。”

桓明珪一算日子,两个月前正是上元节,想是他那番话起了作用。

可他没料到桓煊做得这么绝,人都快香消玉殒了,他都能坐视不理。

他叹了口气道:“这事也有我的不是,你放心。”

说着解下腰间的玉牌,交给亲随:“你带我的腰牌去太医署请医官,立即去常安坊,一刻也别耽搁。”

又对福伯道:“本王跟你去齐王府走一趟。”

福伯心下稍安,无论如何先把人救回来再说,事后挨罚也认了。

到得齐王府一问,侍卫却道齐王殿下午后就被天子召去蓬莱宫了,大约要用罢晚膳才会回来。

桓明珪对福伯道:“你先回常安坊去,有医官过去诊治,不必太担心。本王这就入宫去找你家殿下。”

他是知道桓煊对那鹿氏女有些上心的,无论是将她当成替身还是什么别的缘故,第一个女人总是有些许不同的,虽然她得了疫病,齐王不可能去见她,但若是她死了才让他知道这件事,怕是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福伯谢了恩,便即回城南。

桓明珪快马加鞭去了蓬莱宫。

好在皇帝给了他随时出入宫禁的特权,他向侍卫一打听,得知齐王正在延英殿议事,立即长驱直入。

到得延英殿前,他却不能进去,只能在殿外耐心等候。

殿中除了皇帝和齐王,还有太子和一干股肱之臣,桓明珪再怎么不着调,也不能在皇帝与群臣议政时闯进去。

延英殿中,皇帝与群臣商议的却正是京郊瘟疫之事。

疫病的起因是关中大水,灾后疫病横行,有流民将病带到了京畿一带,青龙寺收治的几个流民便是罹遭水灾背井离乡之人。

眼下青龙寺已封锁,整座寺庙充作临时的疫病坊,但难保不会传入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