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小皇后(七十) 提督西厂(第2/3页)

挺无谓的,但人人都逃不过。

善元子也没有先知的本领,所以他想不到这里,他只知道他暂时肯定不能回去,不然就是自投罗网,他打算在外面混几年,等以后风头过了再回去看看。

所以说人的眼界和格局,会制约他的底蕴和发展,哪怕善元子也当了不少年的国师,可他骨子里其实还是那个四处招摇撞骗的道士。

建仁帝发了八百里加急让当地官府送赏赐给善元子,本想是越快越好,说不定国师前脚到,后脚他的恩赏就至,可惜派过去的人根本没见着善元子,问那打理道观的道士,国师根本没归。

算了算时间,这在路上怎么走也该到了,难道是路上耽误了?

消息传到京城,建仁帝下命等。

这一等又是几日过去,别说善元子了,连个道士毛都没等着,建仁帝意识到不对,先让镇守京城门户的京卫指挥使司查,查国师可有出京,同时派人去了通州。

通州有运河,四通八达,如果善元子想离开京畿重地,必然要通过通州。

消息当天就传了回来,不光通州那边没人见过善元子的踪迹,连京城这都没人看见过他出城。

难道说善元子还没出城?

这个可能性不大。

那就是善元子会飞,不用车马就能远行?

这不是胡扯吗!

建仁帝当即下命让人去查。

可这个命令刚发出,又被建仁帝收回了。

不知为何建仁帝收回了成命,而是改为了暗中查探,此事就派给了问玉。为此,建仁帝还把提督西厂的衔儿从乔安思身上扒了下来,给了问玉。

.

说起西厂,也算多灾多难。

曾经也风极一时,甚至风头压过东厂,却惨遭被撤。

原因之一自然是因为行事太过,以至于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群臣激愤,被先皇祭天用来安抚大臣们。还有个根本性原因就是西厂和东厂重复了,西厂之所以会组建,就是因为帝王需要制衡东厂,当不需要制衡东厂时,西厂也就不需要存在了。

不过不管怎样,问玉从司礼监秉笔到兼任西厂提督,算是从无权派转为了实权派。

同时他还摘了乔安思的桃子。

本来西厂是在乔安思手里组建的,当初他为了挑衅孙宏茂,没少在组建西厂上下功夫,东厂有的西厂要有,东厂没的西厂也要有,力气没少下,还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谁知道自己这位置还没捂热,就被人给挤了下去。

西厂又称西缉事厂,下设千户百户各一人,并有掌班、司房、坐记、番役等,直接听命于皇帝,和东厂类似,属于帮皇帝办事的机构。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侦查和监视之类的活动,所以这种需要‘私下办’的事交给他们再合适不过。

这还是西厂复辟后,第一次为圣上办事,所以西厂上上下下格外振奋。

也是问玉幸运,本来各处最忌讳的便是空降,可这西厂刚组建而成,里面的人都是各处禁军卫里抽调而来,自然不存在排斥什么的。

再加上乔安思失势后,彼时西厂正处于刚组建成,突然生了变数,有人害怕被牵连报复,有人害怕花了大力气打点过来反而落空,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新来的提督俨然比上一位更得圣眷,众人皆是大喜过望,自然不会搞事情了。

如此一来,上下一心,自然万事皆顺。

问玉早就让人暗中盯着善元子二人,所以哪怕他们已经跑到千里之遥,依旧被缉拿了回来。

被缉拿时,善元子二人正在船上,将要出海。

善元子带着师弟乔装离开京城后,左思右想觉得继续待在大昌不安全,所幸他之前也算有机遇,当国师时认识了一个从东洋来的海商,他许以大价钱,又以替建仁帝办事做幌子,倒唬得那海商不但待他如同上宾,还同意带他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