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028 戏腔 戏腔版《琵琶行》(第2/7页)

林桥继续夸赞道:“你没什么特殊的,是我觉得你挺棒的,梅花大鼓和琵琶都很棒!”

沈瑛瑛:???

旁边的林国栋看不下去了,他咳嗽一声,替女儿解释道:“我们最近接到了导演伯伯的任务,要创作个新编剧参加比赛。时间紧张,我妈想做一个和琵琶有关的小短剧。她上个月刚好看过你的琵琶演奏,所以才把你邀请过来。顺便也捧一捧天艺剧场。”

“原来是这样,多谢林师姐的提拔。”

沈瑛瑛这才安心下来,如果是林桥想捧天艺剧场的话,她当然要好好演出。也算是报答吴灿荣老爷子收留的恩情。

“沈师妹,我们的作品就麻烦你来配合了!”

林桥是真心喜欢沈瑛瑛的才华,谁说女孩子之间不能有单纯的欣赏和提拔呢?

而且沈瑛瑛除了知恩图报之外,还有一点特别打动她的地方:她不会在渣男的身上浪费时间。该断的时候就断个干净。

这才是对待渣男的正确打开方式:有多远踹多远!请圆润地滚出吧!

把时间浪费在叶成锦或杜鹏程那种男人的身上,集美们醒醒——那根本不值得。

***

回头安置好了沈瑛瑛,林桥和林国栋就把十分精力都投进了创作当中。

倒是戏曲学院的老教授们,还在念念不忘娃娃老生和林家花旦,于是可劲儿要将他们收徒。

几位老教授们轮番打电话给林桥,开出的收徒条件更是从赠送别墅上升到了保送戏曲学院,甚至能保送上春晚节目。

还有几位老教授去咨询曲艺协会,想要给他们立个“师承”,也就是收归戏曲门下。

总而言之,这些老派艺术家们,都不愿意放弃林晨晨这个唱戏的好苗子。但林桥和林国栋都没有投入戏曲门的意思,哪怕是上春晚的机会,也不能让他们动这个心思。

干脆就让陆熙年帮自己回绝:当个唱戏的票友可以,但拜师就免了。

其实在唱戏这一方面,他们父女都有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想走拜师学艺的路子。

首先,他们两的唱功都是长辈教的,林老爷子的唱戏功力当年称霸天津,吊打一大批所谓的学院派专家。有这么个好师父手把手教过,他们父女没有必要再去转投别家。

其次,传统的路子是什么?

是戏曲这个圈子越来越小众化,是大多数的唱腔都拘泥在民国的四大须生和四大花旦上,大多数的演出剧本是固定死的。

而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了,审美也和一百年前不一样。如果戏曲演员还在小众圈圈里自己玩,那么玩出的花样再多,专业名词再高深莫测,也照样不能被大众所接受。

举个例子:相声中的太平歌词,为什么现在都降调处理尾音,改编成了流行歌曲了?因为时代变了,相声艺人不需要再去大街上吆喝叫卖,所以就把老瓶装新酒,把太平歌词改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

这样一来,太平歌词才找到了自己的活路。

而京剧却还留在民国那个名家辈出的时代里。圈子里的人自我陶醉,这样原地踏步不思进取,那么京剧就是早晚完蛋的事。

他们父女两都想要跳出这个窠臼,就干脆不拜进“戏曲门”。

这样一来,无论他们在戏曲上玩出什么花来,只要自称自己是业余选手,老教授们也不能批评他们一句不敬老祖宗。

这就是当票友的好处:

我玩票我乐意,我高兴怎么唱都行。

抱着这样的玩票名分,实际是两个大佬级别的曲艺专家实力创作改编,林桥很快就编排好了自己的第一部 戏曲作品。

说起来,这部作品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取材自唐代白居易的那首长诗:《琵琶行》。讲述的是白居易和一个琵琶琴师相逢的故事。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