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第2/3页)

柳长安的目的并不是和龙城翻脸,他就是想回山修炼大师兄新赐的晋内功法。

自从大师兄所赐晋内修法普传外门的消息从寒山传出之后,不少跟随李南风到龙城的外门弟子都隐有怨言,说是普传外门,但,别处执役的弟子都轮值回山去了,唯独龙城一处毫无动静。

李南风当然也比较后悔,认为耽误了这帮子兄弟修行——谁能想到大师兄弄出这等大杀器呢?

不巧的是,那时候时钦假借伏传的名义,正在疯狂写信来龙城把李南风训得跟灰孙子似的。李南风自然认为山中环境恶劣,大师兄小师弟都在记恨自己。那时候他若写信替这波外门弟子求情,自取其辱也罢了,李南风真正担心的是,一旦惹怒了大师兄,反而断绝了后路。

所以,不管底下人如何腹诽怨言,李南风该哄的哄,该压的压,并没有想办法去解决此事。

此次李南风回山向上官时宜贺喜,又觉得山上情势没想象中的坏。

柳长安故事重提,李南风沉默片刻,果断做了决定:“你们都想回山修行,此事我已知悉。不管龙城这边怎么样,寻得合适的时机,我与大师兄请示,让你们轮番回山请赐法脉。这事不必担心。”

“多谢师兄!”柳长安大喜过望,“若能办妥玄女庙之事,大师兄必会开恩准允。”

为了能讨好宗门习得晋内之法,卖皇帝就是分分钟的事。

李南风已经被折腾得全无睡意,说道:“我知道分寸。你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再来。”

翌日。

李南风掐着散朝的时辰,入宫候见。

排在他前边的有三位尚书,才客气地叙礼说了两句话,宫监便来招呼:“还请三位大人略等一等,陛下请卫将军即刻觐见。”

这三位尚书也都习惯了,天子宠臣就是有特权,随时插队觐见。

李南风客气了一句,随宫监入内,那宫监点头哈腰帮着打帘子,一口一个“三爷请”。

“朕以为你今日在镇抚衙门办差没空进来,怎么突然进宫来了?”皇帝刚下朝不久,才换了御常服,正在吃饭。一边的宫监很懂事地给李南风准备餐具,添墩子在御桌边上。

皇帝则吩咐下人:“把这边几碗菜送到李尚书那边去,请他们先吃饭。”

朝臣们都是天蒙蒙亮就进宫候朝,事情说完也得小半天,到散朝时通常都饿得饥肠辘辘。皇帝下朝就要吃饭,招待来觐见说事的大臣吃一顿也是常事。今天李南风突然插队进来,皇帝也没打算叫几位珍贵的尚书在外边饿肚子。

安顿好外边的大臣之后,看李南风脸色,皇帝又屏退了殿内服侍的宫监宫婢。

李南风才把龙鳞卫快马加鞭从杏城送来的文函卷宗一起交给皇帝过目,顺便说了柳长安夜赴龙城的事情:“大师兄想必是下了决心,必要办成此事。”

“双管齐下啊。”皇帝看完了卷宗,也禁不住叹了口气,略觉难办。

自古皇权不下乡,乡民就是弱肉强食的状态,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大师兄的态度很明确,既然皇权管不着底层,他就打算给底层的弱肉戴尖刺了。

叫柳长安亲自来递话,这是一层意思。宗门法旨,你敢不敢抗令?

又叫龙鳞卫送了杏城令审决王氏女弑父案的卷宗,就是不允许拖泥带水暧昧处置——这事要朝廷公议,必须朝廷来处建玄女庙的银子。皇帝开私库内帑,发中旨建庙,那都不行!必须过明路。

柳长安是给李南风递话,杏城令与顾苹襄则是给周朝天子递话。

李南风见皇帝长眉轻蹙,以为他在头疼这事不好办。哪晓得皇帝将手指扣在卷宗上,说:“从前遇见欺虐下民的昏官污吏,他拔剑就杀,杀了就走。如今也还算给我几分面子,都照着律法来办。”

“小师弟也很不懂事。既然就在他身边服侍,怎么敢叫他的名讳上了卷子?他日遍传阁部,这人那人都敢直呼名讳,岂不荒唐。”说着,皇帝竟然把杏城令提来的卷宗和顾苹襄送来的文函,尽数丢进火盆烧了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