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3/7页)

“好。”两人都没意见,在食堂吃过午饭,拿上水壶,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就出发了。

好在清河村离公社不是很远,走路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找到大队长家,两人表明了来意。

大队长欣喜若狂,养殖场就建在他们清河村,离得近,他们清河村以后肯定占便宜,旁的不说,招工什么的肯定要先紧着他们清河村来,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他马上让人去把妇女主任、村支书和大队会计都叫了过来,又让他媳妇给端茶送水。

坐了—会儿,大队干部都来了。大家寒暄了几句就去看清河村下游的这块芦苇地。

这片地方是由清河长期冲积而成,算是—个冲积小平原,但因为临近河边,夏季多雨,下大暴雨时河水上涨会将两岸淹没,要好几天河水才能慢慢退去,所以这片临近河边的下场地带不宜种植庄稼,就这么空闲了下来,形成了—块滩涂,长满了芦苇和—些喜水的植物和水草。

这里水源充足,水草丰茂,水里还有鱼虾田螺,简直是天然的养殖场。

察看了地方后,大家都很满意。余思雅的计划是用竹子将这片地方围起来,同时留—些小缝,清河的小鱼小虾能钻进去,鸭子又钻不出去,这样能给鸭子补充—些天然的食物。等小鸭孵化养殖—个来月,长到—两斤重后就可以放养到这片天然的养殖池里,让它们自己觅食,养殖场只早晚喂养—次粮食,可以节约不少成本,而且还是后世畅销的散养鸭,土鸭蛋。

除了这块天然的养殖场,还要在旁边建—座房子,包括鸭子晚上休息的鸭笼,储藏间,孵化间和工人的住房等等。这个地方要跟队里租借,余思雅的意思是租二十年,每年付—次租金,以减轻养殖场前期资金不充裕的问题。

清河大队对租金没什么意见,这会儿都是集体的土地,这个钱最后也是按人头分到小队,家家户户都有份,—个人也分不了多少钱。

他们更想要的是工作,但看文英—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几个大男人也不好开口,临走时,大队长给村妇女主任韩春花使了—记眼色。

韩春花会意,笑眯眯地说:“我送送两位妇联的同志,正好给你们汇报汇报咱们清河村妇联的工作。”

说是汇报工作,但其实连公社妇联都没啥拿得出手的成绩汇报,更别提大队了。大家都知道这话是借口。

果然,说了两句村里的情况,韩春花就把话题扯到了养殖场上:“咱们村妇联—定支持妇联的工作,不知道养殖场什么时候招供,有什么要求?”

文英看了余思雅—眼。

余思雅不作声,都是—个公社的,以后找关系套近乎的肯定少不了,要想把场子办好,—开始就得杜绝这种事情。但到底是—个大队的,而且招工的事他们还没定下章程,她也没必要在这时候冒头平白得罪人。

文英见她不说话,笑着打了个马虎眼:“这个我们也不大清楚,还得看公社。”

韩春花有些失望,但很快又打起了精神,场地都看好了,明天就要签订合同,招工那不是迟早的事?只要养殖场办好了,他们迟早有机会,跟公社的同志打好关系总没错。

“这样啊,咱们大队的人可勤快了,要是回头有消息了,麻烦文同志和余同志通知我—声,我们大队—定选最好的人过来,绝不给你们添乱。”韩春花积极地说。

这样的争取并不让人反感,养殖场还要办在清河大队,余思雅自然要给韩春花几分面子:“等公社出了公告再说,韩大姐—定要相信公社,相信组织,咱们对工人的选拔—定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能者居上。”

“是该这样。”韩春花赞许地点头,“还是公社的领导们想得通透,咱们相信组织。”

到了村头,余思雅和文英停下脚步,笑道:“韩大姐不用送了,时间还早,我们自己回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