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6/7页)

高市长这才明白,她们这篇大胆的报道是问路石,拿出来试探各方反应的。虽然两个女同志大胆了一点,但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高市长和秦书记一直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因为影响太大了。省城是C省最大的城市,也是最核心的城市,省城的政策就是全省的风向标,一旦他们迈出这一步,很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好是坏,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谁也说不清楚。

但如果先出一篇新闻报道,看看上面的意见,再看看下面的反应,审时度势,做出相应的决策,未尝不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办法。只是这样一来,压力就落到两个女同志,尤其是被推到最前面的路明惠身上。

“路明惠同志,这件事波及的范围很广,你可想清楚了?”高市长严肃地问道。

成,路明惠一战成名,以后必将在C省的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败,前途很可能就止步于此了。

路明惠是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同志,又不是刚出校园的愣头青,她很清醒:“高市长,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我愿意做这个马前卒!”

高市长郑重点头:“好,辛苦你了,这个时机差不多了,趁着大家还在关注这件事,尽早将最后一篇报道发了。”

在高市长这里通了气,路明惠心里稍安,笑着说:“好,高市长,那我现在就回去,尽量在今晚将稿子送去印刷厂。”

“好,你去忙吧,小余同志留一下。”高市长含笑道。

许秘书将她送了出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高市长和余思雅。

高市长揉了揉额头说:“小余同志啊,你才22岁,大学还没毕业,前途一片光明,以后做事情前多想想自己。”

高市长这是因为惜才爱才之心才会如此叮嘱她。余思雅不是不识好歹的,她感激地说:“谢谢高市长提醒,我以后会注意的。”

都是成年人了,高市长也没多提这个,转而关心地问:“小余同志,上次说的招五百名工人的事,你们服装厂准备好了吗?”

余思雅点头:“已经准备好了,打算等路主编的这个报道出来后,过两天再面向全市公布。”

高市长马上明白,他跟余思雅想到一块儿去了:“嗯,目前咱们省城还有几家单位也能再勉强招一批职工。我让许秘书将名单整理了出来,连同你们的一块儿,先备着,等路明惠同志的这篇报道出来后看看反应再说。”

“如果反响很差,那就将招工信息公布出去,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也能说明市里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安抚大家。如果反响很好,在宣布允许摆摊的情况下将这个消息也一并放出去,无疑能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市里非常重视这件事,也在着手积极从各个方面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只是暂时的,大家要相信党和政府。”余思雅接着他的话说。

这一招要么是用来救济转移视线,要么是用来锦上添花,增加市民对市里的信心。

高市长跟余思雅相视一笑,他们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有了这个保底措施,即便明天的新闻出来,反对的声音很高也能很快用大量的招工信息转移掉大家的注意力,将新闻报道的影响降到最低。

余思雅决定一会儿回去就通知丁舜,让他别发布招工的信息了,先等市里面发布了,然后他们再公布具体的招工细则和要求。

——

路明惠顶着烈日回到了办公室,一身汗地坐下,重新拿起本子修改了一遍稿子,然后誊抄了一份,递到了总编的手里。

总编比路明惠大了十来岁,算是看着路明惠从一个懵懂的生涩小丫头,一步一步成长为省报的一员干将,也深知她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明惠,你想清楚了吗?”总编放下稿子,又问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