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笔耕不辍 她在编织自己的梦,重现自己……(第3/4页)

少女却留在了巴黎。

她在等爸爸妈妈抵达后带着他们四处转转,同时也在逐渐卸下布置两场画展的这一整段时间里,叠加在肩膀上的重压。

并慢慢恢复到日常的状态里,开始观察四周,寻找自己的‘下一幅画’。

华婕穿梭在红岭艺术馆,时常如一个过客般去审视和重新阅读自己的画。

她也会默默的站在角落,观察每一个或富有、或普通的参观者,看到她的作品时的表情。

华婕关注到一个中年女性看到《老父亲的手》时,脸上露出怀念的表情,也许她是想起了她的父亲。

华婕也关注到一位少女久久立在《雪中少年》画前,仿佛成了一棵松、一枚石。

也许这位少女心中也有一位白月光,也有某一个时刻,眼中的那个人像镀上了金芒,融入到了光影中,建筑与城市在这个人身后消融。

他面前是她,身后是光和雪,和挂在松枝上的冰凌。

红岭艺术馆的门大敞着,明媚的阳光顽强的射进展馆,却只能照亮门内两三米的空地,丝毫触及不到那些被称为艺术品的画作。

一位少女坐在正对着大门的展壁前,屁股底下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板凳,板凳上放着个用衣裳叠成的屁股垫儿。

显然,这板凳太硬,久坐会造成屁股疼。

就是这样一个坐在草率的‘椅垫’上的,穿着白T恤,梳着利落短发的少女,居然是这场《火热的少女时代》的创作者。

她身上没有任何艺术家的矜贵和做作,就那样抛开原本可以罩在身上的光环,变回普普通通的、仅仅只是热爱画画而已的年轻人。

膝上放着画板,手中捏着笔,专注的画画。

有参观者绕过华婕时,转头瞧了瞧她。

这个人怎么在一个画展里画画呢?

直到站到华婕身后,仔细打量过画纸上未完成的画,又看看挂在墙上的作品,参观者才隐约明白过来。

这个蜷坐在小板凳上的黑发女孩儿,好像就是这场画展的作者啊!

一个平凡的女孩儿,她只是握起了画笔,便拥有了绘制幻梦的魔力。

使人哭,使人笑,使人忽然解脱,使人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于是,有的人专心看展,也有的人围在华婕身后,短暂的驻足,亲历触动人心灵的作品的诞生。

华婕用臭鸡蛋味儿的留白胶,在水彩纸上细细勾勒出从门外射进来的光芒。

待画完成,搓掉干涸的留白胶,便会露出被留白胶保护住的纸色。

水彩画不像油画,可以在纸张上调色和修补,也不能通过厚涂的方式覆盖下层画面和颜色。

水彩是透明的,你的每一笔颜色都会在画作完成后呈现出来,所以你不能依靠压色、罩色等方法掩盖画错的笔触和颜色。

你的每一笔都要深思熟虑,都要提前在脑海中完整构建——

这幅画完成时大概是怎样的,为了达成这个最终效果,我要以怎样的步骤去落下怎样的笔触,选用怎样的色彩。

每一笔会对画面造成怎样的影响,都需要在落笔前明确。

所以,当画面需要大面积留白,需要许多留白的细节图案时,留白胶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幅画着色前,华婕用留白胶细细的画出了从门外射进的光。

画面中一个纤瘦的身影背对展室,面朝门外的站在门口。

射进展室的光被她劈成两半,就如同从她左右两侧展开的翅膀。

这个背影,是站在红岭艺术馆门口的华婕自己。

待用留白胶画好了一道一道光芒,又为这个纤瘦的背影描了边儿,华婕才开始为这幅画铺上缤纷色彩。

挂在墙上的一幅幅画作,是她的展品,是她的财富。

它们绚烂、斑斓,因为罩在玻璃内,而蒙着光影,亮亮的,真像巨龙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