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醒悟(第4/5页)

但当她打开那封信的时候,不由遍体生凉。

十四的信里,没有一点对皇上允许妻儿见他的感激,甚至也没有关心她这位近两年不见的额娘身子好不好,其信函中只充满了激烈的怨恨。

他对皇上这位兄长没有一丝的敬畏,除了恨意,只口口声声道:他不能关我一辈子,到时候我把额娘接出来奉养。额娘也不想做太后不是?那咱们就不做,叫他在宫里自己做一个众叛亲离的皇帝,也让天下人瞧瞧!

太后才看清,十四对自己的亲兄长,对当今的新帝,竟然是这样的不敬和怨恨。

这些时日,她一直是听旁人说起十四的境遇可怜,也只看到了皇上圈禁了十四就是不肯放。

可直到十四的亲笔书信递到她眼前,她才不得不看清,十四对皇上实无一点敬重之心。

这是面对皇上啊。

太后到底是跟随康熙爷多年的人——要是先帝的皇子们有一个是这种打心眼里不敬的态度,保管都圈了八百回了。

十四怎么会对皇上这样大不敬。

太后忽然惊觉,自己是个多么失败的母亲。

她一直由着自己的心偏爱十四,以至于十四也把太后的偏心当做理所应当,不把皇上当做哥哥来敬重,却又要皇上做个好兄长照顾他。

为什么十四会这么想,是因为自己。

是因为自己没有彻底把老四当成儿子来疼爱照顾扶持,却又在他当了皇帝后,以太后的身份理直气壮的为难他。

只因为血缘,所以她与十四都把皇上不能将他们怎么样,当成了理所应当。

太后想起了她一直回避,拒绝细想的问题:如果皇上是个无情之人,那为什么对十三这么好。

或许错的,从来不是,或者不只是皇上。

太后娘娘对着十四的手书,哭到再也流不出泪来了。

当她觉得皇上对待弟弟严苛无情,须得自己活着保护十四,提着一口气为十四争的时候,太后撑得住。

可当她突然看清,她自己多年所为,可能才是兄弟不和的缘由,这种灰心彻底打垮了她。

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有办法弥补。

正如老四所说,他不是能回头的人。

郑庄公说出“不及黄泉永不相见”却又后悔了。但老四不会,他不但不会像庄公一般挖隧道给母亲台阶下,让母子相见,相反,以老四的性格,便真的到了黄泉之下,只怕他也会固执的背过身子去,不肯与自己相见。

或许他更想见到的额娘,是孝懿仁皇后吧。

正所谓一通百通。太后忽然看清的,不仅仅是自己与十四对皇上的为难,还清楚的认识到,皇上的失望与绝情。

那一日,太后想起了许多旧事。

她想起皇上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因皇上封赏隆科多的比封赏乌雅氏的多许多,她便实在忍不住质问:“你这样抬举隆科多,甚至称呼他为舅舅,却把自己的亲舅舅置之不理,是不是你永远不会忘记孝懿仁皇后养育了你,你只把她当成额娘?”

当时老四是怎么说的。

对了,他说:不是儿子忘不了孝懿仁皇后的养育之情,而是额娘从来忘不了。

是啊,原来忘不了的人是她。

她一刻没有忘记过,这个儿子是管别人叫额娘长大的。

这些年她走入了迷障之中,作为一个母亲,却对自己的孩子戴上了猜忌的目光,以至于今日母子失和,兄弟陌路。

——

永和宫的老嬷嬷在养心殿呆了足足一个时辰,皇上问什么,她便说什么。

最后叩首离去的时候,嗓子都哑的说不出话来了。

皇上独自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半晌,最终却也只能苦笑摇头。

他与太后母子之间,猜忌到了什么地步呢?

猜忌至此刻,皇上听着太后所谓的遗言,所谓的后悔,都忍不住要猜疑,太后是不是自知病重不起,为了更好的保全十四,才故意在死前留下愧悔之言,想要打动自己重念母子之情,以后厚待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