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文会(第4/9页)

……

市井之中。

虽然平头百姓进不去皇城,但他们对文会的讨论度极高,对结果更是期待无比。

连辛苦劳作的贩夫走卒,坐在小摊边吃一碗面食时,也能听见邻桌时刻在讨论文会,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斗法,那是何等的轰动。最后咱们许银锣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一个穿着蓝色褂子的货郎,呲溜一口面食,大声说道。

“文会可不是斗法,可惜许银锣不是读书人,帮不上忙。”同伴惋惜的回应。

面摊老板揭开热锅,一边下面条,一边搭茬,愤愤不平地说道:“国子监读书人可真是废物,竟然输给一个蛮子,我都替他们脸红。”

其他桌的食客忍不住说道:“许银锣要是读书人就好了。”

在百姓眼里,许银锣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大奉的传奇人物,真正有良心的大人物。

所以对他有着盲目的崇拜,认为许银锣无所不能。但理智告诉他们,许银锣不是读书人,学问肯定不如那蛮子。

因此只能感慨一声:如果许银锣是读书人就好了。

面摊老板捧着面递给客人,笑道:“不过这蛮子竟敢挑战云鹿书院的大儒,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众食客笑了起来。

……

皇宫,寝宫内。

元景帝慵懒的坐在塌上,翻阅道经,脚步声传来,老太监小碎步返回,低声道:

“文会那边传来消息,裴满西楼和翰林院大人们论了经义、策论、民生、农耕、史……不落下风。”

“不落下风,就已经是我大奉脸面无光了。”元景帝没什么表情地说道。

老太监看皇帝露出这个表情,便知他心里不悦。

归根结底,裴满西楼如此逞威风,丢脸最大的还是一国之君。

“可有论诗词?”元景帝突然说道。

老太监摇头。

“他倒是有自知之明。”元景帝嗤笑一声,笑声刚起,又忽然板着脸,冷哼一下。

顿了顿,元景帝道:“张慎还没来?”

老太监低头:“张先生未来。”

元景帝缓缓点头:“不急,文会还没进正题呢。云鹿书院的读书人虽然讨厌,学问上倒也从未让人失望。”

他神态颇为轻松。

……

文会正题是什么?

是战争,是发生在北方的战争。

国子监代表里,一位学子起身,愤慨陈词:

“蛮族常年滋扰边境,残杀我大奉百姓,为祸深远。而今遭了东北靖国铁蹄的碾压,竟恬不知耻的来我大奉求援。

“蛮族就是蛮族,厚颜无耻。”

外围的国子监学子纷纷响应,怒骂蛮子“厚颜无耻”。

黄仙儿笑吟吟的全部在意,手指绞着鬓发。

竖瞳少年满脸怒火,极力压制蛇类残暴嗜血的本性,竖瞳阴冷的扫了那名学子一眼。

裴满西楼面不改色,甚至笑了起来,道:

“巫神教称雄九州东北,与大奉紧邻只有三州之地。以大奉的人口和兵力,耗费一定的代价,就能把他们堵在三州之外。”

他停顿了一下,见诸公和武将们露出认同的表情,这才继续道:

“但如果北方的领地也被巫神教占领,靖国骑兵南下,可直扑京城。康国和炎国再从东进攻,遥相呼应。大奉岂不危矣。

“众所周知,北方有连绵无尽的草原,靖国若是得了北方领土,便能养出更多的骑兵,届时,大奉纵使有火炮和弩,也挡不住这群陆地上的“无敌者”。

“所以,大奉出兵,不是帮我神族,而是在帮自己。我神族繁衍艰难,人口低下,纵使时而滋扰边关,却没那个兵力南下,对大奉的威胁有限。但巫神教可不一样啊。”

没人反驳。

翰林院的学霸,国子监的学子,乃至朝堂诸公,其实都认可他的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