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结局(第3/6页)

早朝上,皇帝和大臣们面面相觑,相顾无言,顶着巨大的黑眼圈儿,心情复杂。

最后,皇帝给早朝定了个调子:“父亲怀武帝,祖父太平帝,入我皇家族谱,将来进我皇家宗庙,对我皇家,对天下,做出莫大功绩。

父亲征战四海,定江湖之乱,带着八千黑铁骑平四国,扫九州,使万邦臣服。

祖父在位三十年,改前朝弊端,重修律法,令民间休养生息,繁荣富强,使四海来贺。

我皇室确实该给父亲和祖父一个交代,即便他们不姓谢又如何?做了谢家诸多子孙不能成之事,我谢氏子孙唯有羞愧,唯有感激!”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这件事他不打算追究,他觉得他爹,他爷爷,就是亲爹,亲爷爷,希望旁人也能按照他的意思来,别叽叽歪歪。

总之,这件事谁都有错,糟了天罚的闵安帝有错,当时不争气的皇子宗亲有错,意气用事的老国公有错,就是人宗家父子没错。

要不然怎么办呢?

宗家父子有错?有错就要更正,怎么更正?自然是消灭错误。

怎么消灭?

派兵攻打?别开玩笑了,天下间还有谁是黑铁骑的对手?去打他们,谁有这个勇气,谁有这个能力?

在史书上抹除他们存在过的痕迹?别搞笑了,人家的闲人阁,盛世榜,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野鸡榜,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周边番邦国的认可,每月月初,谁人不关心盛世榜排名的改变?

这样已经摸不清深浅的组织,领头人还是两个当过皇帝的家伙,谁有把握能干掉对方?

都不敢说这个大话。

单从利益角度出发,这两位必须和他们一个阵营,必须是纯洁无瑕的,别人都能有错,就这两位不能错。

否则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倒是直接大方承认了,在天下人面前,在史书上,也能博一个温和宽容的好名声。

从感情角度出发,更加没有反对这两位的理由,在这两位手底下做事,可真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若说群臣这辈子能有史书留名的机会,怕也就在这两位手底下干过的几件大事了。

原本是一件能引起朝野震荡,天下皆惊的大事,就在皇帝和朝臣们默契的配合下,轻拿轻放,过去的悄无声息。

消息传到民间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皇室和朝堂上诸人想的那般复杂。

民间百姓的心思更加淳朴,谁让他们家有余粮,免于战乱,吃饱穿暖,孩子能读书,商人通四海,日子平稳安乐,谁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老爷。

你说做到这些的菩萨姓宗不姓谢?

那又有啥关系,只要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他就是想改姓王八蛋我们也管不着啊!

再说了,现如今的皇帝老爷姓啥,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压根儿就不清楚好吗!别说皇帝老爷姓啥,就是知县老爷姓甚名谁,也不是我们该关心的事儿哇!最多知道里正姓啥就不错啦!

你说传承,说礼法,说君臣父子,说伦理纲常,说窃国贼?对不起,听不懂,也不想懂。

反正我们就认太平帝和怀武帝,再也没有比这两位更让人安心的皇帝了!

民间反而是对这个消息接受的最快的,甚至很快便有戏曲传说开始传唱。

说的是那“为报恩舍身进皇宫,治天下辛劳三十载”。

说的是那“功成身退回江湖,闲人阁上盛世榜”。

更说的是那“两代帝王早禅位,心有天下逍遥游”。

两人更是在当下便被人称为“民间皇帝”,意思是从民间去,最后到民间来,因为最了解百姓需要什么,所以在位时便尽量做什么。

做了让百姓感激的事,得到了百姓前所未有的拥护,甚至在整个大周王朝,这两位都是最闪耀,避不开的两颗明珠,后世但凡讲到大周,必不可少的要提及这二位的一生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