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结局(第3/4页)

吕瀚海是个聪明人,瞧见后自然知道时砚的警告之意,自此收敛许多,周瑾还好奇的问时砚呢“先生,今儿姓吕的老男人见了我躲着走,您到底是如何对付他的”

时砚作为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之人,能告诉女婿实情吗显然是不能的,于是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眼神,剩下的让小女婿自己体会。

周瑾果然上当,当下闭口不言,且对岳丈露出钦佩万分的表情。

时砚见女婿这般好忽悠,心下忍不住摇头,觉得到底是少年人心性,还需在官场历练几年才好。倒是小宝,昔日的小师弟一跃成为姐夫,心里多少不服气,看周瑾的眼神总不友善,今日更甚,对时砚抱怨“爹,就这小样儿,哪里配我姐姐”

时砚哼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两人觉得合适就成了。对了你姐姐今日午时说好了过来,咱们一家一起吃顿饭。”

小宝顿时警觉“您是不是又想出去”

时砚也不瞒着,直接点头承认了“是啊,梅老身体不好了,想最后出去走走,我们约了大和尚一起,走哪儿算哪儿。”

小宝知道大和尚是百安县城外寺庙住持,也不知什么缘分,三人间建立了深厚友谊。他知道他爹给的这个理由无法拒绝,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爹再次扔下他们愉悦的飞走了。

时砚这一走,断断续续送走了梅老,送走了苗老太,需要他照拂的长辈们都走了,晚辈也立起来无需他在跟前儿操心,走的就更远了,有时候一两年,有时候年,未必能收到一封他的来信,可亲近之人却从未少过他的消息。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不在江湖,江湖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正是应了这句话,江湖上,市井间,到处都是他们的故事,说那一僧一道在北边儿国家传教,差点儿把人家小国直接分立成两派。说那一僧一道在沙漠之国烧出水晶,引的一城人疯狂追随。说那一僧一道在岭南瘴气林挖掘牛头金,引来山匪无数,大战三天三夜。

故事真真假假,但家里人只要听见有新故事传出,知道时砚不仅平安活着,还活的比他们谁都自在,也能安心了。

虽然他们谁都不明白,好好的时砚怎么就成了出家道士

这个问题时砚本人也不明白,但他也不抗拒,事实上这些年他和大和尚走到哪里,许家的商队就跟到哪里,无非是前后脚而已,所以认真说起来,许家的势力暗中已经发展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犄角嘎达,现在若单纯说时砚是个生意人,已经非常不合适了。

用大和尚的话说“一言可断国脉。”

不是危言耸听,若是现在时砚说要弄个皇帝当当,真就随时都能实现,关键是即将被他赶下皇位的倒霉蛋,多半儿提前察觉不了。

就这样的两人,有一天突然决定要出海,果真做好准备就去了。后来在海外玩儿的风生水起,沿海一带出海不拜海神,转而拜这两人时,远在京城的家人一点儿都不意外了。

家里的小辈们一直听着祖父的传说长大,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因为自己想象中的祖父,和别人想出来的不一样而打架,打来打去也算是一种别样乐趣,但等他们过了十岁,挨个儿被祖父带在身边满世界跑的时候,才渐渐明白,祖父不是任何人能想象出来的,他可以高大伟岸,无所不催,也可以嬉笑怒骂,和自己打成一片,是不能用语言简单形容的好。

几家的孩子们在鸡嫌狗憎的年纪里,最喜欢的人便是祖父时砚,唯有时砚能将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逐渐的,时砚在这些孩子里会留下一些,送回去一些,慢慢放手让他们自己出去闯荡,直到将手头的东西全部交给下一代。

这个潜伏在地下的商业帝国,在时砚手里时,从未于人前真正显露过他的狰狞可怕之处,交到下一代手里时,几经拆分,将其控制在人力能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