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封侯(第6/7页)

赵九郎走在前面,太子随后,最后的,是姬老六。

三人在魏忠河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小楼。

小楼面积不大,中间用帘子隔开,看不见里面。

“臣参见吾皇万岁。”

“儿臣参见父皇。”

帘子里,

传来燕皇的声音:

“起了吧。”

声音,有些疲惫。

三人起身。

姬老六看着面前的帘子,依照他对自己父皇的了解,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自己的父皇,绝不会用这种流于形式的物件做遮挡的。

他可以用手段,他的手段也很厉害,但他不屑用这种手段。

但这种情况下,不见大臣,不见儿子,是不可能的。

燕皇陛下,

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必须让自己的臣子和儿子们知道,

他,

还清醒着。

就是魏忠河,也承担不起“隔绝中外”的罪名。

但凡有这种举动,就会被视为谋逆。

接下来,

燕皇的反应,

更是佐证了姬老六的猜测,

因为燕皇没有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而是直接以自己口述的方式以做安排,这意味着燕皇现在的精力,很成问题。

“对楚接下来的一切事宜,以靖南王的意思为准,太子照办就是。”

“是,儿臣遵旨。”

这意味着,靖南王的意思,将变成朝廷的意思,监国太子会完全地配合靖南王。

是战是和,

若是战,如何战,

若是和,如何和,

都由前线的那位统帅说了算。

这已经不仅仅是相信靖南王的能力了,更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赈灾之事,莫要着急,只要打了胜仗,老燕人,一切都好说。”

这是对民心的安抚,以及一种莫大的自信和笃定。

“是,儿臣明白。”姬老六马上回应道。

“要求今年乾人岁币,换做粮食,向乾国朝廷,追责钟文勉擅自犯我边境之罪。”

楚国皇都告破,不管怎么样,大燕伐楚之战,形势大好。

在这种前提下,对乾人,可以蛮横一点,行压榨之举了,而乾人,应该会忍气吞声。

“是,陛下。”赵九郎行礼回应。

“好了……”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太子说道。

“说。”

“捷报折子上,靖南王特意提到了平野伯,在伐楚之中,立下的所有功绩。”

不写别人的,就详细写了平野伯。

这是什么意思,

都懂。

况且,这确实是实打实的功绩,虽说战事还没结束,结果也没出来,但有些事儿,是必须要提前准备的。

包括晋东那里的政治军事格局,也必须早做安排才能早些安稳。

太子,其实也是为了给郑凡求封赏。

世人都知道平野伯是六爷党的头号大将,

但太子却急着帮忙请封,腹黑点,可以说太子是在给平野伯递送玉如意,想挖六爷党的墙角,阳光一点,就是太子公忠体国,一心为公。

“封侯……”

帘子里头,燕皇开口道。

没人觉得意外,都认为,这是题中之意,如果对楚那边接下来不再发生什么大的意外的话,平野伯封侯,近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他的功绩大到,

没人能去忽视的地步,

如果他没背景,

还能用年纪太轻,先行记着日后再封也是为他好这种理由搪塞推延一下。

但问题是,

靖南王已经直接点了出来,

当有足够强力的人罩着你时,

你会发现,很多理所当然的规矩会立马理所当然的消失。

封侯……

姬老六在心里盘算着,

镇北侯,靖南侯,安东侯,东南北,都有了,也就剩下一个了。

同时,姬老六心里也明白,一旦郑凡封侯,那近乎是要封疆的,晋东那块地方,必须得有人守,像当初初代镇北侯看守荒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