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到我了!(第3/5页)

哪有什么皇帝临驾崩前,忽然废掉太子,指另一个皇子继位的?

要么就是逼宫要么就是老皇帝疯了;

史书上要是这般一写,本来没影的事儿,也能硬生生地被猜疑出鬼影重重。

自当应是,先废掉了原太子,再立了新太子,然后,皇帝驾崩了,再然后,新太子继位,这才名正言顺,程序光明。

史书上,也能做得清白。

赵九郎念完圣旨,

随即将圣旨举起,

喊道:

“大行皇帝已驾崩,遵我大燕祖制,先定新君方可再治国丧,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幸赖国本在此,神器方可交替,日月轮转有序,社稷平顺万年。

诸位臣工,

随本相,

一同参拜新君。”

说着,

赵九郎对着龙椅上的姬成玦跪伏下来。

下面百官则齐声高呼: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是龙椅下方平台上立着的郑侯爷和大皇子,在此时也都全部跪伏下来呼喊万岁。

郑侯爷还微微抬起了头,

却意外地发现,

明明这会儿在接受百官朝拜的大燕新天子,

竟然特意低垂着视线,

在看着他。

仿佛,看见自己跪下了,比群臣的朝拜更让他惬意。

也罢,

今儿个,

就随他了。

今日之后,甭管新太子给不给自己下一个御前可不跪的恩典,他郑凡以后,都不会再跪了。

年轻时跪一跪,没什么,现在上了年纪了,腰不好了,可跪不得了。

群臣参拜结束,

姬成玦抬起手,

道:

“众爱卿,平身。”

“谢主隆恩!”

“谢主隆恩!”

大家起身。

姬成玦指了指身边站着的魏公公,

魏公公上前,

“陛下有旨,庶人姬成朗,朕之手足至亲,于国有劳,于民有恩,故册封庶人姬成朗悯安伯,食封八百户,任大宗正,钦此。”

跪伏在下面一身白衣的姬成朗叩首道:

“臣,谢主隆恩!”

文官武将们还好,大殿内的勋贵们,则是齐齐地叹了口气。

太子被废,再给恩荣爵位,这是理所当然,大家对此并不奇怪,政治斗争,最终都得留一份体面。

但要知道当年,皇帝的兄弟在老皇帝没驾崩前,可基本都是王爵,皇帝登基后,其兄弟再请辞王爵,却也只是在王爵上递减一等为公爵。

上一任皇帝,也就是大行皇帝时,直接变成了侯爵。

得,

新君更绝,直接成了伯爵。

这看似是对自己兄弟的打压,实则,更是对整个宗室勋贵的风向标,再联想到这对父子的凉薄,宗室们清楚,接下来大家伙的日子,怕是真的要煎熬了。

这时,赵九郎又拿出一份旨意,这是大行皇帝的罪己诏。

其实,大燕传统,每一任皇帝驾崩后,都会有一道罪己诏,但这罪己诏基本不是原皇帝自己的意思,而是通过“政亡人熄”的方式,让继任者有一个名正言顺去更改错误的机会,因为不出意外的话,继任者都是先帝的儿子,以儿子的方式去推翻父亲的政策,孝道有亏,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就假借“先帝”之口,自己否定自己,自己批判自己,自己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也是给国家,一个更改自正的机会。

但这一次的罪己诏,是明明白白燕皇驾崩前亲手所书。

诚心不诚心?

大概是不诚心的,毕竟,燕皇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诚心认错低头?

但为了继任者可以有更好的威望,可以有更好的施展,他愿意去让自己承袭一切骂名。

“大行皇帝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