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砍了祭旗!(第5/6页)

外头忽然传来了喊杀声,动静之大,让帅帐内的二人都一时有些错愕。

昭翰开口道:“是乾人发现了我军异动,提前下手平叛了!!!”

“啪!”

年尧一巴掌抽在昭翰脸上,

骂道:

“你耳朵聋了,这般大的马蹄轰鸣你没听见么,他乾人在这里,哪里还有这般阵仗的骑兵可用!”

年尧着急地马上抽出了刀,

怒喊道:

“哈哈哈哈,

直娘贼,

老子还想着要再赌一次命呢,

结果差点吃屎都没能赶上热乎的!”

……

静海城内,

刚刚平息了一场叛乱。

后背伤还没好利索的赵元年,此刻有些惊慌地跪伏在摄政王的脚边。

王爷坐在城墙的椅子上,在其右手边,站着的是世子。

而墙下,则跪伏着不少刚刚弃械投降的……乾人民夫与士卒。

虽然赵元年登基那日,血流了不少,但登基后,赵元年一直不遗余力地拉拢和收纳这儿的乾人,大到原本的地方望族小到游侠,他都招纳。

乾军围城后,为了战事需要,赵元年更是不断许诺,继续扩充着自己的实力来帮助守城。

其实这一点上,他做得没错,因为守城的很重要一个要素就在于堆人。

城内的燕军虽然精锐,但数目也就两万多,还是得有足够的民夫与辅兵支持,才能更稳健地将这座城给守下去。

可谁能料到,

在今晚,一支规模在四百人左右的乾军辅兵营,竟然偷偷摸摸地发生了哗变,妄图偷门,接应外头的乾军。

好在,被提前洞察到了,这支乾人辅兵营偷城自然失败,而且也没能来得及在城内鼓噪出什么声势。

早有准备的燕军士卒一轮箭矢下去射杀了百来号人后,余下的,全都弃械投降。

紧接着,再根据为首者的供述,又抓来了几批人,一起被围在了这里。

四周,甲士执着火把,晚风吹拂,带着肃杀的气息。

赵元年他很慌,也很害怕,虽然他清楚以王爷的圣明,断不会认为是他赵元年想要背叛他,但这一出事,毕竟出于他的手。

尤其是被领头谋划者,基本都是他的近期收来的亲信,竟然还有新朝的左右丞相以及几个尚书。

郑凡低头看了一眼赵元年,他倒是没对赵元年生气和愤怒。

静海城的人口,本就不少,楚人劫掠过,登基那日又肃清过,但后来,又刻意地迁移进来过人口,外加还有不少投降的原乾军士卒在里头。

可以说,这儿早就被银甲卫渗透成筛子,你也很难完成真正的清扫。

然而,赵元年这选狗腿子的本事……也是真的瞎;

他是怎么做到,把一众“义士”选到自己身边的?

合着你家新朝廷,就你一个皇帝是坚定的乾奸,而下面的,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王爷……王爷……”

“起来吧。”

“是,王爷,谢王爷。”

赵元年战战兢兢地站起身,这会儿功夫,被相继捉拿过来的相关起事者,已经近千人了。

新朝的骨干,泰半都在这里。

不少人开始痛哭,祈求活命饶过。

郑凡目光微凝,心里又有些释然,自己先前可能想错了,不是说这下面的人全都是义士,义士哪里有这般多;

怕是眼瞅着静海城岌岌可危即将被破,这些担任了新朝官员的家伙们,吓破了胆,怕城破后被清算,所以打算提前倒戈了。

一念至此,

郑凡看向赵元年的目光,倒是变得柔和了一些。

“无论如何,眼下守城还是第一要务,赵元年,这些人……”

都是软骨头,吓一吓就行了,还能用用,毕竟还要再坚守一些时日不是。

虽说军中要用重典,可也得分时候,现在最要紧的,哪怕是当个裱糊匠,也要把剩下的日子给糊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