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此去通途24(第4/5页)

参加比赛的方案一共有一百一十二份,最终,二十份作品经过了初选,进入最后的评审会。

果然,前面十份都是桥梁方案,因为最新建成的跨江大桥,让沪城修桥的热情,从有关部门到学校,全都十分高涨。

能进入决赛的方案都没有大的问题,但多数都是复合型斜拉桥,和第一座大桥没有太大的区别,缺乏变化和新意。

更重要的一点,首座大桥能够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选择了最窄的一处江面,江面仅有三百多米,因此,最终的大桥主孔跨径为四百多米。

但这样的修桥地点只有一处,而且,如果离首座大桥太近,也没有区别,很多方案并没有考虑到选址问题,只是注重在桥型和桥梁技术上。

有的加了一些新的改变,比如桥塔的形状,引桥的构造等等,都不算大的突破。

直到宋修竹组的方案出来,现场的专家们议论声才大了起来。

主讲人是宋修竹。

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天才少年,站在众多专家面前,阐述自己的观念。

“跨江只有一种方法吗?我认为不是,”

他拿出自己的方案,“除了跨江大桥,过江还有另一个便捷安全的方法——越江隧道。”

谢雁点头,不愧是宋修竹,想法果然和大部分人不一样。

“比起跨江大桥,过江隧道出现的更早。”

他先介绍了背景。

“二十年前,第一条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它是华国第一条越江隧道,打破了过江只能依靠轮渡的僵局,开车从隧洞过江,最快只需要六分钟。”

“这之后,两年前,第二条过江隧道也建成通车,由南北两条隧道组成,一共四条行车道,全长两千多米。”

过江隧道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遇到了停滞,这种局面,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不是踩踏事件,第二条过江隧道也不会那么快提上日程。

在沪城借钱修桥的时候,过江隧道也重新走上了舞台。

宋修竹的想法,就是在以往的过江隧道建设经验上,设计一条更多车道的过江隧洞,过江隧道沪城已经有过修建经验,工程技术也比较成熟。

“真不愧是少年班出来的。”

苏擎靠近谢雁旁边,微微斜着身子,悄悄道,“你有想到,他会提出这个方案吗?”

谢雁老实回答,“没有。”

他问,“原因?”

她回答道:“第二条过江隧道,从八年前就开始修建,用了六年时间,如果不是踩踏事件成了沪城过江基建的催化剂,可能还没有这么快通车。”

“过江隧洞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造价不比修桥便宜,而且时间更长。”

他一笑,“原来你早就知道了。”

苏擎原本就因为参赛方案的事情对她刮目相看,但桥梁工程毕竟是谢雁的专业,他没想到她对于隧洞隧道也这么了解,甚至知道沪城的过江隧道修建时间。

他后背靠回椅子上,道,“没错,宋修竹有点完美主义,他的隧洞工程不是一般的工程,按照他这上面论述的构想,造价压不下来,时间,保守估计需要五年,这还是紧赶慢赶,如果要有点意外,少说六七年。”

这已经是在沪城有修建两条过江隧道经验的情况下估算的时间。

而桥梁不一样,有了第一座跨江大桥的经验,拉索也实现国产化的条件下,谢雁收集到的数据和结果都表明,他们有把握在两年内,再造出一座跨江大桥。

宋修竹的方案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认可,毕竟,在桥梁热门的时候,很少有人把目光聚集在过江隧道上,而他提出的这个想法,虽然还比较初级,但却是一个不错的构想。

就连坐在专家席上的林铸江,都对宋修竹赞不绝口。

“沪城的过江方式,绝不局限于桥梁一种,任何有价值的方案,都值得我们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