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第2/3页)

除了公孙耘,传记里还有他们几个共同的朋友写的,与穆星的一二趣事。

一名叫李瑜的人提到一件事:大周民风开放,穆星才华容貌之盛,引得无数娇娘心折。上将军鲁公之女当街拦下他的车驾,愿携重礼嫁之,穆星回答她:你这样的小娘子,家中宠爱,美貌贤惠,应当寻一位爱你重你的丈夫。我不过空有一副臭皮囊而已,不懂怜香惜玉,配不上你。

后来,那位鲁家娘子嫁人生子,依旧十分倾慕穆家郎君。可见此人当时有多受欢迎。

还有一位自称无名氏的人说道:穆星这个人,虽然是世家子,在吃穿用度上并不挑剔,对仆从也和善。唯一对画作要求极高。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完美,哪怕一幅雪景图上,有一颗石头的位置不够好,他都要将那幅画销毁。所以他留存在世上的作品并不多,每一幅都是珍品,无数高门显贵用尽心思,就想求得穆郎一幅真迹。

……

对于普通人而言,公孙耘等人写的这些东西,远比穆星那几幅作品,更加让他们震惊,且在意。

按照他们的说法,那么穆星在历史上,风评被害了几千年。

传闻说他爱在□□过后作画,作品风格常有变化,质量良莠不齐。

可他的朋友说,他对画画态度十分端正,对作品要求极高,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品。

野史记载他性好渔色,男女不忌,是一等一的色中饿鬼,几乎成为了“好色”的代名词。

可他的朋友说,穆郎君专心于绘画之道,未婚妻病逝之后,连妻室都不曾娶,身边更无姬妾相陪。不管他是对未婚妻情深义重,还是醉心艺术洁身自好,这个人,都和传闻里的穆星,没有半点相干。

话本里穆星欺骗青楼名妓委身自己,得画后无情离去,半分不珍爱女子。

可他的朋友却说,他守礼谦逊,宁肯败坏自己的名声也不愿意耽误佳人,是让无数大周贵女念念不忘的郎君。

传闻和他的好友的描述,哪个更真?

这还用说?

一时之间,各种热度话题:

#我们都欠穆星一个道歉#

#穆星一个被野史坑惨的绘画大师#

#原来风华录真的没有骗我#

《风华录》成为最大赢家。

趁着这次考古的大发现,趁着穆星如今在全网的热度,《风华录》正式开启公测。

而在破晓公司的舆论引导之下,力排众议也坚持不改初心,不愿意更改穆星人设的《风华录》,也成为了良心游戏,尊重历史,有风骨的代名词。

热度大爆。

对家傻眼了。

我只是想搞你一下,你居然直接放了个王炸。

这没得玩儿啊!

并且,因为穆星这件事,网络上开始流行各种对历史名人的考据科普。

许多平时并不关注这方面的网友才一下子发现:原来我们以为的,很多常识性的认知,居然都是错误的。

比如宋妙年女士,明明是一位十分厉害的才女,改进了织布机,与丈夫琴瑟和鸣。却在各种戏剧和传闻里,成了一个勾三搭四气死丈夫的淫女;

比如莽夫郑琪的原型郑起,是一位守卫边关的将军,在各种传闻里却成了为了娶高官之女杀了原配全家的恶毒男子。

……种种误传,随便一数便有不少。

网上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为无辜历史人物正名活动”,替不少古人洗刷了污名,倒是后话了。

*

游戏开放之后,红袖园毫不意外的成为了人气最高的玩家打卡景点。

当然,他们不太能经常见到穆星就是了。

这一天,穆星和智脑在红袖园的水榭上喝酒。

“谢谢你,我的朋友。”穆星举起一杯酒,真心道谢,“如果没有你帮忙,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等到这一天。”

智脑也举起了酒杯,淡声道:“不用,我也得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