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4/7页)

如果不是夏菊花能干会过日子,孤儿寡母这些年,别说存下六十二块钱,说不定得四下里欠帐——村里为了娶儿媳妇或是盖房子,拉下脸跟人说好话借钱的可不少。

这都是自己的血汗钱呀。夏菊花摸着那几张纸币,想起自己上辈子把它们分给两个儿媳妇,却引来偏心议论的情形,决定眼不见心不烦,直接把钱塞进炕柜里。

刚把钱重新放好,孙红梅已经在门外喊夏菊花吃饭。夏菊花出门时看着眼睛一直盯着门缝的孙红梅,笑了一声。这声笑来的突兀收的急促,跟孙红梅匆匆收回的目光有一拼,孙红梅的脸慢慢变红了。

直到重新拿着锄头出了门,孙红梅才暗暗捏紧拳头:婆婆在她过门几天装的挺和气,现在拿她当贼防着呢。还有那个王彩凤,也跟婆婆一个鼻孔出气。她们等着,等她找到机会,一定给她们好看。

夏菊花找到了挣钱的门路,一点儿也不怕别人给她好看——刚跟老刘家分家的时候那么难,她都挺过来了,大不了再分一次家好了。

想是这么想,现在家还没分,就还得跟这些人搅和在一起。所以刘志全和刘志双两个各背着一袋子库底子回来,夏菊花还要打开看一下。

“都是高粱呀。”老实说夏菊花有点儿失望。高粱的产量不高,口感也不太好,唯一的好处也就剩下顶饿一条。

刘志双擦了擦自己背粮食流下的汗,有些无奈的说:“人家库里剩下什么我买什么,也不知道怎么了,连高粱都运走了,现在县粮站只剩下两仓库的粮食,听说还得再运一个库房的粮食呢。”

多扛粮食包多挣钱,刘志双却觉得这么搬下去心里没底。多年四处找东西填饱肚子的经历,让刘志双本能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县里的粮站眼看着要搬空了,虽然不是搬的自家粮食,刘志双心里还是莫明其妙的跟着没底气——如果说刘家正房夏菊花掌握钥匙的仓房,是刘家的底气,县粮站的仓库,就是全县人民的底气。

都说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有鱼,县粮站被搬空了,要是来年年景不好的话,救济粮从哪儿出呢?

夏菊花跟刘志双想的是同一个问题,刘志双还仅仅是凭表象觉得不安,夏菊花就是凭着上辈子的经历,知道来年真不是什么好年景,各公社向县里求助的时候,县粮站真拿不出一点粮食来发给饥饿的农民。

好在这一次的灾害持续的时间没有六十年代初期那么长,最后大家都能熬过去。否则夏菊花想不出什么办法,提醒身边的人,让他们赶紧存点粮食或是从现在开始就省着点吃。

最主要的是夏菊花没有提醒的理由,她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跟谁说明年的年景不好,大家从现在少吃一口,谁也不会信。

“唉——”夏菊花不是个只要自己日子过好了,不管别人死活的人,这件事情上她却无能为力,只能毫无用处的叹息。

刘志全见娘看着粮食袋子叹气,以为她对买来的库底子不满意,直撅撅的说:“娘,那下回咱们不买了。”

明知道自己大儿子说话就是这个腔调,夏菊花还是抬头看了他一眼才说:“为啥不买?”不多买点后年上半年怎么过。

刘志全觉得娘误会了自己,想解释一下自己并不是质疑娘的决定,可娘连粮站都没去过,不知道粮站的库房里存装了什么粮食很正常呀:“娘,这粮食不干净,还是高粱。”

高粱饼子发粘,蒸饭的话一凉吃进肚子里直返酸,娘应该知道吧。

“不干净就好好挑。高粱咋啦,高粱不是粮食?”夏菊花已经抓起一把高粱,慢慢往出挑里头的沙子。刘志全只好看了刘志双一眼,他知道自己嘴笨说出来的话不中听,这种情况还得兄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