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4/5页)

此时别的生产队真的出现了断粮的人家,真正意义上的断粮。

不是没有闺女嫁进平安庄的人家,不止一次拖家带口来平安庄借粮,借不到总能全家吃上一顿饱饭。闹的好些妇女不得不充当起了恶婆婆,当着儿媳妇娘家人的面,对儿媳妇呼来喝去,指桑骂槐。或是婆婆的娘家人来了,儿媳妇摔盆打碗骂吃闲饭的老不死的,几次之后来平安庄借粮的人才少些。

毕竟人都是要脸的,大部分人家不太把闺女当回事儿,可也不愿意闺女从此以后在婆家(或儿媳妇面前)抬不起头来。

夏菊花不敢想象,如果平安庄粮食只比常年减产一成多的消息传开,会有多少人出现在向平安庄社员借粮的队伍里。

“五爷,那咋办?”

“锄地,锄头底下三分雨,刚才我嚼啦,麦粒还不太成呢,还能在地里多长两天,那就锄锄地,让麦子再长实成点儿。”五爷很有气势的向着麦地扬了下手,如果可能的话,他想把所有麦子都抱在怀里。

姜还是老的辣呀。夏菊花和陈秋生对视一眼,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对五爷的敬佩之情。

很快,邻近生产队的人就发现,平安庄的社员为了让小麦增产,竟然给已经发黄的麦子又锄了一遍地。他们不光锄地,还人人背着个大筐,不时把锄掉的杂草拾在筐里,生怕被锄掉的杂草重新扎根抢麦子的养份。

该,让平安庄的人仗着公社的拖拉机,天天不是给麦子浇水就是给玉米浇,没啥浇的还给红薯也灌点儿,结果庄稼是长的好,可地里杂草也多呀。眼看着该收麦子,还得再锄一遍地,原来省的那点儿事都找补回来了吧。

等到时候平安庄打麦子,他们非得看看这么伺候的小麦一亩能打多少——水浇的再多,只浇在平安庄地里,还能跟整个承平地区的干旱抗衡?就不信他们不减产。

要是跟自己生产队一样减产的厉害,才叫他们白看了个笑话呢。

邻近几个生产队的人都默默注意着平安庄的麦收,平安庄生产队的麦地终于重新锄过一遍,又过两天,那磨得飞快的镰刀终于派上了用场。

五十亩小麦对于几十个壮劳力来说,也就是半天的活儿,加上运到场院里晾的时间,半下午也就全都摊平到场院里了。

亏得场院现在还没被围起来,要不晾麦子还真得重新压个场院才行——晾粮食得通风,扬场更得通风,要不一扬扬自己一身,谁也不爱干这个活。

麦子一开打,李长顺就跟五爷俩坐在场院边上看着,不停的吆喝着让大家别惜力,打的干净点儿。五爷还问:“地里有人去拾麦穗了没?”

刘大喜看了李长顺一眼才小声说:“有人去了,七喜他们几个也在那儿看着呢,不会让别的生产队的人捡去。”

李长顺眼睛盯着慢慢堆高的麦堆,仿佛没听到刘大喜说的话。五爷表示自己听到了,不光听到了还告诉刘大喜:“跟你队长嫂子说,是得让人多看着点儿。今年粮食金贵,不能跟往年似的谁捡算谁的,那都是平安庄生产队的。”

很想把亲爷捂住的刘大喜,在五爷的瞪视下不得不点头:“知道了。”

“知道了你还不快去,我在这看着也就算了,我是个老废物啥也干不了,只能在这儿看看热闹,你也跟我这偷懒干啥?一天白给你记那老些工分了。”

刘大喜不想理越来越不讲理的亲爷,跑去找夏菊花传达五爷的重要指示去了。李长顺终于把眼睛从麦堆上移回五爷的脸上:“你今天说话咋杂枪带棒的,中署啦?”

“你才中署了呢。”五爷没好气的指了指麦子堆:“你看看,五十亩地才打了多少麦子,从七零年以后咱们打过这么少的麦子吗?今年折腾的不轻吧,又打井,又挑水浇地,化肥上的也不老少,可这么点儿麦子,能够交公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