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5/5页)

李长顺没想到记者不是跟自己客气,而是真的对自己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脸上放光了:“我老了,大队的工作有些力不从心了。夏菊花同志不光年轻能干,脑子也好使,让她带着大家一起干,我放心。对了,这次进行修渠会战就是夏菊花同志想出来的,也得到了社员同志们的普遍支持。”

“是嘛,”记者没主动跟夏菊花握手,只向她提出了问题:“夏菊花同志,你则当了一年的生产队长,就接手大队长工作,有没有压力?”

“你是咋想到要进行修渠会战的?我们了解到平安庄生产队今年一共打了七眼井,完全可以跟生产队的水渠一起,保证平安庄生产队浇地的需要,你是咋又想到接着修渠的?”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夏菊花只捡自己最有把握的回答:“正因为今年年景不好,我才意识到整个大队的水渠不连通的话,离河远的生产队不能及时给庄稼浇水,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庄稼是农民的命,收不上庄稼农民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所以我就想着大队的人一起使劲,尽快把水渠给连通起来。”

“夏大队长,你说的太好了。”老记者有些激动的说:“虽然你没啥豪言壮语,可听得出来你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农民。”

是不是废话?她夏菊花不是农民还是干部吗,谁给她开工资?夏菊花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想请记者到三队坐一会儿。可人家记者都是实干派,要实地采访一下社员们,了解一下他们对会战的真实想法。

两个年轻记者掏出小本子,往各队人多的地方去了,老记者还留在原地,问夏菊花和李长顺,会战一共动员了多少社员,大家的工分是咋记的,除了工分之外吃饭问题咋解决。

问完,定定的看着夏菊花,想听听她咋回答。